中国过去10多年依靠庞大的人口基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诞生了一批批抓住红利而壮大起来的公司,如滴滴、快手(抖音)、拼多多……。
但是流量红利随人口增速下降和互联网渗透率提高逐渐见顶,过去花钱就能买来流量的做法,如今越来越艰难,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1、流量增长越来越难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至今近30年,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每天的资讯获取,到娱乐、游戏消遣,再到支付、出行……。依靠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流量增长困境将是所有互联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2、流量获取的成本越来越高
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获客成本从2014年的67.6元/人,到2020年飙升至474.8元/人,足足涨了7倍多。
3、流量向各大巨头们集中
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BAT三家公司加上字节跳动,仅四家互联网公司旗下的产品就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中的 57.3%。
巨头们依靠自身的拳头产品聚拢流量,再加上自研、投资、收购等形式,又形成了许多潜力产品,而且这些潜力产品有机会成长为巨无霸公司,例如抖音,最终形成了,流量不归这个大公司,就归那个大公司,仿佛笼罩在中小企业的头上的一张巨网。
如今,依靠流量生存的互联网企业必须转变思路,将更多关注到增量机会与存量的精细化运营,以“增量+存量”的方式实现流量竞争的破局。
接下来将打算围绕这两方面做一个系列主题的文章,希望帮助企业找到一些增长机会。
具体目录如下:
1、在没有验证PMF(产品与市场匹配)前,不要做增长
2、获客:如何低成本地拉新更多用户?
3、激活:新用户激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4、如何提高用户的留存?
5、如何在产品中巧妙地利用闭环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6、如何做好用户防流失?
7、用户激励机制怎么做?
8、如何从简单的数据中,洞察增长机会?
9、试验:像科学家一样发现增长线索
10、构建增长模型,驱动增长
11、产品需要这样实现“变现”
为什么要按上面排布的顺序来写?以下做个简短的说明。
验证PMF:首先不管产品的用户来自哪里,在增长之前,一定要确保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是用户需要的。
获客:在验证了产品有市场需求后,这时就可以去获客的工作了。
激活:将用户吸引来了后,就需要一系列的引导,让用户发现我们产品的价值,这是我们在做激活时需要思考的事情。
留存:我们希望用户体验了产品之后,还可以更长时间、更多频次地使用产品,并且在产品中留存下来。
机制:任何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怎样让这些留存下来用户更慢地离开产品。不管是防流失,还是激励机制的设计,都是在做这件事。
增长:当把上面的流程梳理清楚后,就可以将精力投入到各个环节的增长中去了。
变现:最后企业要活着,最重要的是要盈利。
接下来单独说一下数据分析和试验。
互联网企业相比于传统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取到相对完善的数据信息,将数据利用起来,从中发现增长机会,这可能是作为一名互联网运营从业者需要必备的技能。后面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即便是面对没有数据系统的公司,也能快速上手,从中挖出一些可行的机会。
科研成果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那么一个产品被生产、制造出来为什么不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呢?其实不光是产品本身,包括产品每一次功能取舍、更新迭代都需要经过检验,这样产品才能越用越好用。
关于产品中的试验如何做,从实验的开展,到怎样产生试验想法,到最后落地执行……,我们后面会有详细的介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