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情有效的前提是要跟对方的感受同频。即使辅导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但如果和家长的感受不同频,就无法真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家长抓狂于小宝宝的气人行为,你上来先夸“小宝贝真可爱啊!”就会让对方觉得你不懂她的需求。
2.边界,简单地说,就是谁的事情谁作主。关键是区分谁是事情的主体,主人。边界清楚,就不会侵权了!比如,孩子好好上学,家长每个月奖励500元。这就是边界不清。上学是孩子的事,他才是上学这件事的主体。而家长付钱请孩子上学,这就是侵权了!
3.做好自己,影响他人。强行改变他人的是神经病,而且自己也会被气出神经病!比如自家队友,非但改变不了,反而会被他骂做神经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