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家怎么做到真正的自律

睡到自然醒,打游戏到半夜,任务拖到最后一天,每天都在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很柴废却无能为力。

当你独自一人在家,这是你现在的状态吗?所以你把这一切归结于你不够自律。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每个人对于自律的定义不同,但是意义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顺从内心的声音,不管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顺从自己的内心并非是一种自虐式的成长,那样从心理上出发点就不正确了,如果自律让人变得如此痛苦,为了一个渺茫的目标好似赴汤蹈火,那样就没有意义,而且那样的自律一般人会坚持不了多久。真正的自律享受的是一个过程,当我们习惯了优秀的生活作息,那么别人眼里的“自虐”在你这里就不必左右为难,动摇自己的初衷。

而在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成长中,想要的东西不同,出发点不同,自我认同也不同,就像上面所说的情况,有些人并没有觉得这种安逸的生活有什么不好,那就给他时间,总有一天,他会认识到现状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未来而真正发自内心的改变,只是时间的问题。

很少人可以做到生活中任何事百分百的自律,有时候你做到了你想要做到的样子,那就是自律的过程。

前两天我看了一本书《从拖延到自律》,加之我自己的思考,所以我想分享几个实操性很强的自律方法,几分钟就可以看完,可以解决困扰了很久的麻烦。

自律,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博弈,没有旁观者,你不会平白无故的发生电影中开挂的剧情,你的电影中只有你自己。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会不自律?

一:不自律源于你的拖延。

为什么会拖延,拖延来源于内心的恐惧,这其中有两层恐惧,

第一层就是,当任务或者目标本身的艰巨性让我们的心理产生本能的初始畏难反应,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旦我们在做某件事之前,我们的大脑中就会脑补出你将在付出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当中的困难,就会产生恐惧。

第二层便是,长期的喜欢退缩、“不自律”,导致我们条件反射的害怕失败,讨厌失败带给我们的结果,所以索性不去尝试。

拖延的人往往是焦虑的,因为他们对于将要做的事情有很大的不确定感和非控制感,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与我们的大脑做斗争,你的思维应该由你的意识决定,而不是你在长期习惯下形成的条件反射受限。

二:握回时间的控制权,找到生活的平衡。

我们所说的自律,并不是我们要强迫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魔鬼计划方案去执行,那样也不切实际。在我们回归认真生活的时候,我们自然也就回归到如何自律的问题了,认真生活的人,生活绝对不会亏欠你。

1.打造远离拖延的环境。

当我们要彻底的改变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每天接触的环境,每天生活的环境决定了你的心态和做事的态度,如果你的书桌上到处是你的小玩意、零食、化妆品、手办等等,那很大情况下,你的心态像你桌子上的东西一般,杂乱无章。而且你想做的很多,想要的很多,就是不付诸实践,每天用表面的假象去充实自己丰富的一天,实际上你却满足了你的每一天,却浪费了一个又一个的24小时。

所以,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心境打造一个安静的空地,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创新。

你的日常中,除了你每天接触的书桌,还有你的手机软件。在你一天大量用手机的时间中,你有想过你的手机除了社交、工作、娱乐、游戏,你一天还有多长时间是对得起你的手机内存和手机价格的。我在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经常会下载一些学习类、监督类等等的APP,比如番茄ToDo、Timing等软件,我在前面推文中有部分推荐。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就是远离你“假装努力的积极废人“这样的状态,不要用战略上的勤奋来掩盖战术上的懒惰,不要随随便便就立下falg。

2.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

这里说的主要就是饮食、运动和休息。这里不会做过多解释。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精力的燃料,是精力的资本,是自律的基础。而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也可以让人的精力旺盛而不会渐弱。最后就是休息,一个良好的睡眠,是保持精力的重中之重。

3. 建立思维的信念意识。

当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你不需要自律的约束。只有当情况越来越糟时,你才会想放弃,因此,你需要训练自己去应付困境,处理不利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有目的性的将自己置身其中。你需要对你的计划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以便自己可以全心全意的坚持你的目标。这时候需要你自己说服大脑,而说服大脑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重复性进行这个念头,反复的进行来完备你的思想工作。

三:一切落实不到实际的行动的“打鸡血”都是耍流氓。

改变拖延,你需要的不是几百碗说教和励志的鸡汤,而是切实的方法和行动。

设立有切实意义的目标。

关于设立目标大家都会,但是你设立的目标真的有切实意义吗? 许久没有设立目标的自己,匆匆在自己的备忘录里填上几条”明天早起” “明天把衣服洗了” “明天早睡”等等,那样你设立目标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就算没有你在备忘录记上,该做的你还是会做,不想做的依然不想做。所以你需要设立一个精确的目标,时间精确到分钟,让明天的一天充满紧凑感,就像学生时代老师强制布置的任务般,只是监督对象是你自己。当你的目标进行不断的精确化的时候,一天至少也会完成其中的50%,而且随着你长时间的信心和动力,完成度会越来越高,你也就越来越自律。

关于制定目标,这里还是推荐我以前推荐过的SMART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指绩效指标是与工作的其它目标是相关联的;绩效指标是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2. 分解目标,附加期限。

所谓分解目标,就是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大目标可以是长期目标,比如“考英语六级”“减肥20斤”“考教师资格证”等,而小目标就是每一天给自己限定的小任务,目标一定要有可实现性,循循渐进,一开始的时候可以不要给自己安排很大的任务量,不然逐渐的你会失去信心。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适当给自己添加完成期限,在某个时间点必须完成。还有就是当你的计划已经赶不上时间的变化的时候,要适当调整目标,不能就此放弃。

3. 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

在设立目标的同时要改掉担忧的毛病,也就是上文说的建立信念意识,这一点是自律的基础,这里再次敲重点!这里最有效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如果到了做这个事情的时间点了,不要思考要不要等一会再做,而是不假思索的立刻执行,直面对抗趋乐避苦的懒惰本能,这样时间长了,自然就不是问题了,而且一定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好,人的思维具有连贯性,当你的成就感还在热乎的时候立马做下一件事,你会享受这个感觉,就像是一直开挂那般。

而在行动的过程中,拒绝做那些让人分心的事情,比如手机提示音,可以在做事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利用一些监督类的APP,或者可以尝试番茄工作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即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能做任何与任务无关的事情,直到番茄时钟响起,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然后开始下一个番茄。

4. 让时间价值最大化。

设定任务的时候,时间点是非常的重要,这里有一份高效的黄金时间,即早晨六点、8点-10点、18点-20点、入睡前。划分的标准是人体的精力和各项机能,但是我们在实际上的日常生活中没必要循规蹈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黄金时间。黄金时间对于不同的人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但是始终不变的是高效性和短暂性,找到出适合自己的黄金时间,也就是在效率上你已经胜出竞争者一筹。

重视一些不起眼的零碎时间。青年作家陈大力就曾用一整年乘地铁的时间写出了人生的第一本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销量。所以零碎时间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零碎时间,这里我概括几个方法,

1)利用“衔接式”时间。

衔接时间即在一个任务与另一个任务之间交接的时间空隙,如果没有好好利用的化会悄悄溜走的,即使是休息和娱乐,也要进行高质量的安排,可以听听音乐、听电台、背英语单词等等。

2)利用“并列式”时间。

并列式时间即在做一件任务的时间里做两个任务量,不是要你三心二意,而是放任一件事情自然进行然后集中注意力做另外一件事。比如洗衣机洗衣的时候可以做饭等等。

3)减少零碎时间。

当我们将零碎时间控制到最小化,将任务与任务之间交接的时间压缩到极致,那样你便有整段的时间,如果你不喜欢因闲聊浪费时间,大可早点结束这场对话。

四:适当对自己进行奖罚措施。

奖罚措施也就是说当你完成某些任务量的时候,适当对自己进行奖励,当你因为贪玩贪睡而错过某些任务,就要对自己做出一些惩罚。利用奖罚措施改变行为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在无外界压力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产生一种控制感,你将得到奖励还是受到惩罚,决定权还是在你的手中,这种感觉会不断的催促你前进,也慢慢让你学会“一个人的自律“。当然,奖励和惩罚也是需要”精挑细选“的,但是不要为了”奖励“而努力,而是因为”自律“。

以上就是我对于自律分享的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按照我的方法行动,相信你会习惯优秀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