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当我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并且尝试把其中的“课题分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开始尝到了快乐的味道,成为更加自信的自己。
这是一本对话类的书籍,是一个青年和禅师之间的对话,讲的是阿德勒心理学,炒鸡推荐,非常有意思,读完或许你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犹如进入到了桃花源。如果你感到自卑,内向,敏感,不妨读读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或许对这个世界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阿德勒认为,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
也许你是在透过墨镜看世界,这样看的世界理所当然就会变暗。如果真是如此,你需要做的是摘掉墨镜,而不是感叹世界的黑暗。
摘掉墨镜之后看到的世界也许会太过耀眼,而使你禁不住闭上眼睛。或许你又会想念墨镜。即便如此,你依然能够摘掉墨镜吗?你能正视这个世界吗?你有这种“勇气”吗?问题就在这里。
比如现在的你感觉不到幸福。有时还会觉得痛苦,甚至想要变成别人。但是,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生来就不幸。
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我们不可能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也不可能让时针倒转。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自己经历的意义。❤️
请你注意一点。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情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由自卑感。️🤔
如果真正地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正因为有强烈的自卑感才会骄傲自大,那其实是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优秀。担心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得不到周围的认可。这完全是优越情结。
书中哲人提到,“无法真心祝福过的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但是,一旦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再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也就能够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
当某人陷入困难时,你随时愿意伸出援手,那他对你来说就是可以称为伙伴的存在。
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
✨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当然,辅助顾问要竭尽全力地加以援助,但不可以妄加干涉。某个国家有这么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时,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干涉甚至负担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外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就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时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得课题。
分离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作是自己的课题。
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父母强迫孩子学习甚至对其人生规划或结婚对象指手画脚,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
的确,招人讨厌是件痛苦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都不想毫不讨人嫌地活着,想要尽力满足自己的认可欲求。但是,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这,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并不是说要去故意惹人讨厌或者是去作恶。这一点请不要误解。
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课题分离。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并不是你的课题。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列例如按照原因论认为“因为被打所以才与父亲不和而”,那么现在的我就只能束手无策了。但是,如果认为“因为不想与父亲和好所以才搬出被打的记忆”,那“关系修复之卡”就会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我改变“目的:,事情就能解决。
其实一切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会是全新的发现。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