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前线已经对峙三个月了,后方的粮草已经开始出现危机了。一来是这场战争过于仓促,实在是来不及准备;二是这几年灾荒太多,北方旱灾、南方水灾,又要花费大量粮饷是赈灾。户部尚书张珣看着户部的账册,又视察了各个仓库,算了一下就算等到新的税粮运到,也就能撑两三年。要是再拨军粮到前线,留在中央朝廷的也就是能支撑一年多。当年,皇帝对此很是不满,向天下征收钱粮,以支援前线。
又过了两个月,何靖抓住了桑启的一个漏洞,击败了北军。但是,双方军队伤亡并不大,南军只能击败北军,却无法击溃,更无法歼灭。万幸的是,两国休战了。过去的十年间,双方大战四次,伤亡共三十余万。两国百姓饱受战乱、兵役、赋税之苦。就在这场局部战争爆发之后,两国都爆发了农牧民起义。因此,两国只能和谈,迅速结束战争。
福远又来到了中原,商谈和谈事宜。这次,除了两国停战事宜外,福远还转达了大汗的和亲请求。大汗和皇帝一样,也有三个儿子,现在两个儿子已经成婚了,只有最小的儿子没有成婚。因此,大汗想让王子迎娶皇帝的公主,两国结姻亲之好。
听到这个消息,皇帝却犹豫了。皇帝有五个女儿,可适婚的只有昭文一个。他想找宗室女代替,可宗室中也没有合适的。他问宰相们的意见,宰相们却给皇帝讲昭君、文成和亲故事,想用一桩婚姻抵挡百万雄师。
昭文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惊讶,后是悲伤,但表面上却是那么平静。琳琅安慰她说:“听说三王子英俊潇洒,嫁过去也不吃亏,我们去找福远大人问一问,打听打听。”
这时,王展带领礼部官员在四方馆设宴招待福远率领的使团。王展问福远:“大人,现在两国已经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您说这次议和能和几年?”福远答道:“和亲一成,起码能修好一二十年。”王展说:“两国要能修好,一切都好。”
在席间,王展看到了福远身边坐着一个年轻人。看这个人的气质,不像是一般的官员,身上有一种天潢贵胄的气质。虽然福远表面上对这个人的态度和其他人一样,但多年官场上的经验告诉他,福远对这个人始终有一种恭敬的态度。看来,这个年轻人大有来头。
很快,锦衣卫向皇帝报告了一个消息,此次使团随行人员中有北国的三王子。皇帝把消息告诉了王展,王展很快就意识到那个年轻人就是三王子。皇帝想看看这个女婿,王展也想看看这个外甥女婿,可是毕竟是隐瞒身份,谁也不能戳破。
这时已经是秋天了,琳琅和昭文也来到了西山。昭文对琳琅说:“我马上要去和亲了,也许以后我们都不会再见面了。”琳琅却说:“不要说这种话,以后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这时,三王子却带着随员来到了西山。这对未来的夫妻看到对方,却深深被对方吸引了,也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吧!公主美丽婀娜,王子英俊潇洒,真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在外人眼里就是金童玉女。
看到这一幕,还是琳琅打破了僵局。琳琅施礼道:“大人,可是第一次到中原?”三王子回礼道:“王妃、公主,鄙人正是第一次到中原游历。”琳琅继续说道:“那就由妾身陪您转一转,赏一赏西山的美景。”王子顺势答应,便和二人一起游览西山。
一路上,琳琅一直在向三王子打听三王子的事情。站在身后的昭文听到这儿,用手拉了一下琳琅的袖口,示意她不要再问下去了。与此同时,王逋带着京城里的少年们在西山行猎。走在最前面的就是王逋,肩上还搭着一只猎鹰,好不潇洒,不愧是京城五俊之首。
见到琳琅和昭文,王逋立即下马施礼。琳琅刚要询问,王逋就吹嘘起来了自己的成果。今天,他先是和公子们比剑术,拔得了头筹;后是西山狩猎,所获猎物也是最多。可是,王子听到这些,只是笑笑。王逋看着这个胡人打扮的家伙,心中有气,就问道:“大人也善击剑和围猎吗?”王子客气地笑道:“哪里,只是略通而已。”王逋把剑递给了王子,说:“不妨试一试。”王子只好应战。
一个是中原俊才,一个是草原英雄。一个身形似鹤影,一个姿态似雄鹰。二人难分伯仲,难解难分。力战数十会合后,双方都有些疲惫了。可王子反应快,利用王逋的破绽打飞了王逋手中的宝剑。最后,王逋输的是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