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活动中,有些儿童总会表现得十分紧张、恐惧,他们无法正常地与人交流,有时宁可待在角落中,也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这只是因为他们害羞,于是并没有加以重视。实际上,这是社交恐惧在作怪。这种症状不可小觑,它会对儿童的心理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尽早帮助儿童摆脱困扰。
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回事?
儿童的社交恐惧症与害羞有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在实践中,只有辨别出它们的差别,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焦虑症,而且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影响十分巨大。无论是在自己想象的空间中,还是在现实的社交场合中,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儿童都会觉得浑身无力、精神紧张,这并非因为害羞,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在社交场合中自己会被人嘲笑,会招来别人的羞辱,担心被别人当作傻瓜,所以会尽量避开受人审视的社交场合。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害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并不是什么严重的心理问题。正是这种错误认知的存在,使得很多人即便患有社交恐惧症,也不会过于在意,更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对于儿童来说,想要辨别害羞和社交恐惧症更是十分困难,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社交恐惧症需要身边的人帮助消除。作为家长,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而必须的作用。
心灵寄语
谁经历的苦难多,谁懂得的东西也就多。—荷马
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刻薄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赫塞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什么是社交恐惧思维?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儿童,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这些负面的评价让他们坐卧不安、万般恐惧,一旦产生恐惧心理,便会对社交活动充满排斥感。
社交恐惧症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患者担心别人对自己做出负面评价。恐惧的存在,使得每一种社会交往都被焦虑充斥。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儿童注意力大多放在自己身上,这让交往对象觉得被忽视,交流效果自然不好。这类儿童由此对自己产生更加负面的认识,更加不愿参与社交活动。
社交恐惧的出现,并非因为社交场合中存在令人恐惧的人或事,而是因为患者对自己的关注度过高。他们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去想象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最终却将自己扔进了恐惧的深渊之中。
心灵寄语
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反之亦然。—斯宾诺莎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约翰·弥尔顿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穆尼尔·纳素夫
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很多儿童对社交活动的恐惧,都只是源于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而已,只有帮他们找到恐惧的原因,并以平和的心态应对,他们才能尝试着迈出社交的第一步。
想要消除儿童的社交恐惧,通常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1.寻找心魔
这个过程是要儿童寻找恐惧的原因,探寻头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成功率。
2. 挑战心魔
这个过程是要儿童勇敢地面对恐惧的来源,对其发出挑战,用更加积极的情绪和姿态来代替头脑中的负面情绪。
3.放松心态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要尽量放松心态,缓和之前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使身体表现出正常的姿态。
4.互动扮演
在儿童调整完心态之后,家长可以与他们进行一些角色扮演或是模拟场景的游戏,让儿童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锻炼,进一步巩固之前的效果。
心灵寄语
客观的重音落在说什么,主观的重音落在如何说。—克尔恺郭尔
并不是每一个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波普
人的内心,既求生,也求死。我们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们既渴望爱,有时却又近乎自毁地浪掷手中的爱。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弗洛伊德
改变之旅:不喜欢说话的琳琳
琳琳是一个14岁的女孩,她不喜欢讲话,性格十分腼腆。上小学的时候,她有很多好朋友,并且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是自从升入初中之后,她就迷失了自己。
琳琳所在的学校很大,有很多学生。来到新的环境,琳琳想要尽快融入,和同学们多多交流,可是每当准备开口讲话的时候,她就非常紧张。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终究没能融入集体,更不要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了。她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越发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她时常自责,责怪自己缺乏自信,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尝试开口说话上,结果不但没能与他人交流,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她想有所改变,但是不知如何改变。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跟人说句话变得如此困难,这本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别人天南海北地聊天时,说上一句话并不会有什么妨害,可是自己怎么就说不出来呢? 琳琳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她甚至从尝试说话,变成了逃避说话。只要一看到同学,尤其是男生,她就变得十分窘迫,唯一的念头就是赶紧离开那“是非之地”。在她的头脑中,独处变成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她觉得这样能让自己更平静一些。
无聊的时候,琳琳竟然偷喝父亲的酒,酒后微醺的感觉让她觉得更加放松,因为那样她就不会被头脑中的那些恐惧、焦虑的念头纠缠。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琳琳又有些害怕,她担心自己会被酒精麻醉,最终变成一个酗酒的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琳琳将偷喝酒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虽然惊讶且愤怒,但她愿意静下心来听琳琳讲述这么做的原因。
琳琳将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和感受告诉了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帮助。妈妈听完之后,非但没有责怪琳琳喝酒,还帮助琳琳一起分析问题,希望她能够尽早摆脱眼前的窘境。
妈妈带着琳琳一起去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医生告诉琳琳,她的这种情况是社交恐惧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琳琳的大脑对于她说话时将要遭遇的风险评估过高,这使得她做出了一些预防性的保护准备,恐惧和焦虑只是保护自己的手段而已。只不过,这种保护有些过度,反而阻碍了她的表现,才让她的行为看起来有些不正常。医生帮琳琳分析了原因,并告诉了她改变思维方式的办法,让她回去多加练习。
了解到焦虑的真实原因之后,琳琳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她决心战胜恐惧,重新做回自己。于是,她按照医生的建议,在说话之前尽量深呼吸,以保持平和的心态;她努力保持语速平稳,争取让同学们听清楚自己所说的每一个字;她试着和同学们打招呼,主动找机会和别人交谈;她对着镜子练习微笑,让自己的肌肉松弛下来……慢慢地,琳琳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她终于可以正常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笑容又重新绽放在她的脸上。
跟别人说话的时候,琳琳当然还会感觉紧张,但是她已经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情绪,这让她能够更从容地应对交流,给对方更多的反馈,从而使交流更好地进行下去。
现在的琳琳,比以前更加阳光和自信了。她知道社交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所以,即便站在众人中间去接受审视,她依然可以面带微笑。
心灵寄语
泰然自若是应付逆境的最好办法。—普劳图斯
为了使儿童具有自信,获得一点点与人相处的技能,就去牺牲他的天真,让他和那些没有教养的孩子交往,这是很不对的;刚毅自主的品性的主要用途是为保持他的德行。男孩子有了与人交际的机会,没有不能学得镇定的,只要时间够。—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