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汉晋文釆风骚,诗到了南北朝巳经非常出色,尤其山水诗篇。比如:"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又如:"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这是诗人谢灵运当时写的好句。他喜爱旅游并创作大量山水园林的长诗,后世称其为山水诗人。
身历其境使灵感涌泉而来,谢灵运总结自己创作的经验:"见啥写啥"即能出好诗。他不断努力去实践这个理念,请看此句:"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这种笔法影响深远,唐朝孟浩然仿效着写道:"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而李白亦如此效法,且看:"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在唐诗里见惯见熟了这么写,雍陶有句:"远烟平似水,高树暗如山。"六朝的诗,既工整又自由,完全不输盛唐。何解唐人蚕茧自缚呢?用格律封死诗的去路?眼睁睁让宋词夺位。
诗是看不见的画。见到什么写什么,简直就是写生。写生迫真,易讨人爱。但是,这种笔调着意形似而忽略情深,比之情景混沌的画境略输一筹矣!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又如近似的句子:"绿杨烟外晓云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笔过无痕的写意,决非素描可比。
谚云:"前人种果后人尝",如何品尝传统?甘淡酸甜粗涩脆嫩各不相同!指这个好吃,说那个难咽,都是𣎴妥,最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明知文无第一,却又编排第一。谢灵运的狂言比诗更响,他说:"天下才学共十斗,子建占八斗,我占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如此张狂使人无话可说了。
欣赏诗词,只看文笔不看人。正象这样的诗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哪个不喜欢?恰似拿油画跟国画比,后学自会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