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和班上同学的妈妈们聊天,她们提到一个现象,让我觉得二年级生的世界也不简单,这种最原始的竞争,美好又残忍。
这个学校(其实也不是只有这,但为了简化姑且叫这吧)喜欢搞很多的“官”,围绕着官又搞很多活动,然后给这些活动赋予一个万金油一样的称呼“素质教育”,再给“官”们贴上一个标签,名曰“优秀学生干部”。
竞争就是以这里为起点的,首先孩子需要有一个好的行为表现,该怎么上课,该怎么做操,给所有的老师看到,并得到表扬,表扬多了,身边的同学们也都开始佩服起来,如果这个孩子再有几项拿手的技能,比如上台演讲,唱歌,跳舞等展示型的特长,就是锦上添花,在这个素质教育的篮筐里,最宝贵的就是这些能替所有有关人士长脸的技能。
这跟在大学里,我们围在篮球场周围,看那些体育优质生帅气的投篮,就欢呼雀跃的心是一样的。
这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些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铁了心往这个方向上去培养,主持人、演讲,幼儿园阶段就要打好基础,到了小学就是一边精进,一边出成果的时候。人都坚信这些培养可以带来的自信心,我自己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样热血沸腾的培养模式,性格也怯懦不堪,所以没有发言权,只能说,如果孩子真心喜欢,那也许是的吧。
获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之后,就是抓住出成果的机会了。
评选各种官,流程都是充分参考民意的(孩子们背后的官太多了,不充分尊重名义,应该是会被举报的),参选人需要填报相关资料(非常之多,文体、修辞的复杂性,超出了我在简书接近一年的劳动),录制自我介绍的视频,制作自我介绍的海报,然后上台发言、拉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投票之后,会得到最终的结果。
那么家长在此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呢?其实更简单,就是你的身份和地位是什么,能够为学校和老师带来哪些贡献,分享哪些资源,能提供的越多,那么获得官位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你真的很清廉,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是孩子争气,获得了更大圈子的盖章,以致于把你刷掉都会引起公平性的质疑,那么你也可以获得挤进圈子的一张门票。
进了圈子之后呢?
我没有进过,当然不知道,听她们说,自然也有发号施令的,默默干活的,外头是怎样的,里头就是怎样,大人是怎样的,孩子们就是怎样,不过放心,这一切都会以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充满希望的角度进行宣传和报道。
正如同我们看到的那样。
我不知道一个孩子是如何理解这些流程的,也不知道一个孩子是怎样看待“官”的,要我相信在这当中,孩子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并且深刻地体会了这是一份光荣的,为同学为学校出力的责任,而非立于他人的肩头,指手画脚,打小报告的特权,说实话,我是不信的。
这种最原始的竞争,真是美丽又残忍啊。
美丽在于,它的起点是美好的,敢于在人前发言,有条理地表达某个主题,并且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对于一个人建立自我认识当然有很大的帮助,勇气、自信、从容,皆可收获。
残忍是在于,这一切都太早了,当孩子们习惯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取关注、赞赏、表扬、肯定的时候,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的时候,那些被削掉的,何止是身上的累赘?
尤其是,在这样“务实到现实”的模式下。
当我问孩子,你想做班干部吗?他说,应该竞争很激烈吧,我的回答,是的,挺激烈的,你不想做就不做,如果想做就自己去做吧,妈妈会支持你的,妈妈小时候也做过,也就那么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