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唐高祖李渊在太远起兵的时候,李靖和卫文升还是隋朝的官员,镇守长安,迫害李氏宗族。等到关中平定了,卫文升死了就轮到李靖了。
李靖说:“您平定了关中,却在这里公报私仇,还想不想夺取天下呢?如果您想要夺取天下,那就不能杀我。”于是李渊赦免了李靖。
等到李靖担任岐州刺史的时候,又人状告李靖谋反。李渊就派遣了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并嘱咐道:“如果李靖谋反的事做实的画,你就直接处理了他。”
御史知道李靖是被冤枉的,于是请求和出首的人一起前去调查。
过了几个驿站以后,御史假装臀围丢失了出首人的诉状惊惧万分,还鞭打随行的工作人员。他和出首着商量,说:“这李靖谋反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我现在带着皇帝的圣旨前去处理他。现在却将你的诉状丢失了,你得帮帮我啊。”于是出首者就重新写了一分诉状交给御史。
御史仔细对比了两份诉状,发现大不相同。立即返回京师,将自己的发现汇报给皇帝。结果是出首者被杀。御史的姓名也没留下来。旧集没有写出处,怀疑是唐朝人写的小说。因为正史和故事里面的事都对不上。
唐书宗室传中有记载:淮安王李神通,隋大业末年就在长安。等到李渊起兵的时候,李神通就被通缉了,逃亡到南山之中。襄邑王李神符被卫文升抓进了监狱。李渊进入京师以后,他被封为安吉郡公。
公主传中有记载:李渊的大女儿下嫁给赵慈景。李渊起兵的时候,有人劝他逃命,他对别人说:“我和老母亲相依为命,往哪里跑呢?”李渊进入京师后,他被封为开化郡公。
也就是说,李靖和卫文升并没有戕害李唐宗室。
北史卫文升的传记中记载:李唐的军队就要进入关中地区,卫文升知道守不住,所以就自称有病不管世事。等到李渊进入京师以后,他就回到家中,在义宁年间死了。
也就是说,李渊并没有杀掉卫文升。
按照唐书李靖传的记载:李渊攻打突厥的时候,李靖是马邑丞。李靖发现李渊有谋反之心,于是自己戴上刑具想要去江都检举揭发李渊。不曾想自己被困在了长安。
李渊进入京师就要斩杀李靖,李靖大声呼喊,说:“您起兵是为了平定天下成就大业,怎么能因为私怨杀害恪守大义的人呢?”当时秦王李世民也为李靖求情,李靖这才被无罪释放。
也就是说,李靖在隋朝当官的时候,根本就不在长安任职。
传记中还记载,李渊派遣李靖安抚江南,到了峡州被贼兵阻拦不能前进。李渊认为李靖故意延误,就命令都督许绍斩杀李靖。不过被许绍劝下来了。等到李靖击破了冉肇则以后,李渊才高兴的说:“使功不如使过”。后来皇帝就放手让李靖自由发挥,李靖先后平定了萧铣和辅公佑。李靖似乎从来没有担任过岐州刺史,也没有人告他谋反啊。
这些都是小说,很多内容都不是真实的,实在不值得深信。不过我们讲究的事分辨诬告的事,但凡这些故事有点可取的地方,就应该利用起来。
按:这分辨诬告的方法,有的是光明的,有的是以南的。李崇怀疑有人被冤枉,就用阴谋诡计来侦查。御史知道出首人是诬告李靖的,所以就用欺骗的手段来取得证据。如果不是非常用心的人,怎么能做到这么精明呢?
02
原文
唐高祖举义师于太原。李靖与卫文升仕隋,守长安,乃收皇族害之。及平关中,诛文升等,及靖。靖言曰:“公定关中,唯复私仇,亦为天下耶?若为天下,未得杀靖。”乃舍之。
及为岐州刺史,或有人希旨告靖谋反者,高祖命一御史往案之,谓曰:“李靖反状实,便可处分。”御史知其诬罔,请与告事者偕行。
行数驿,御史佯失告状,惊惧异常,鞭挞行典,乃祈告事者曰:“李靖反状分明,亲奉圣旨,今失告状,幸救其命。”告事者乃别疏状与御史。验其状,与元状不同。
即日还京以闻,告事者伏诛。失御史名。旧不着出处,盖唐人小说所载也。以正史考之,率皆不合。
唐书宗室传言:淮安王神通,隋大业末在长安,会高祖兵兴,吏逮捕,亡命入南山。襄邑王神符,为卫文升所囚,京师平,封安吉郡公。
诸公主传言:高祖女长广公主,下嫁赵慈景。帝起兵,或劝亡去,对曰:“母以我为命,且安往。”吏捕系于狱。帝平京师,拜开化郡公。是靖未尝与文升害皇族也。
北史卫文升传言:义师入关,自知不能守,忧惧称疾,不知政事。城陷,归于家,义宁中卒。是高祖未尝诛文升等也。唐书李靖传言:高祖击突厥,靖为马邑丞,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是靖之仕隋,初不与守长安事也,传又言:高祖诏靖安辑江南,至峡州,阻贼不得前,帝谓逗留,诏都督许绍斩靖。绍为请而免。其后破冉肇则,帝喜谓“使功不如使过”。自是委以征讨,降萧铣,禽辅公。是未尝为岐州刺史,亦未尝有人告其谋反也。凡小说载事,多失其实,不足深信。然辨诬之术,苟有可取,亦不当废也。
按:辨诬之术,有正、有谲。李崇疑其诬也,故谲以求情;御史知其诬也,故谲以取质。苟非尽心者,则亦岂能精耶。
03
补
唐高祖:即李渊,李唐的开国皇帝。李渊出身贵族,深受隋文帝杨坚的信赖,袭爵唐国公。他因为生了个好儿子所以时常被低估。但是我认为,拼儿子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也是成功的人。
李靖:李唐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代国公,后转封卫国公。出将入相头衔获得者,我国杰出的军事家。他平定萧铣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卫文升:即卫玄,字文升,北周隋朝大臣,拼爹袭爵兴势县公。隋朝时进封同轨郡公。李唐时期就隐退了,与当年病逝,时年七十七岁。
淮安王神通:即李神通,李唐开国功臣,宗室大臣,封淮安郡王。
襄邑王神符:即李神符,李唐宗室大臣,李神通的亲弟弟,封襄邑郡王。
大业:隋炀帝杨广使用的年号,最后一个年号。
义宁:隋朝恭帝杨侑(you,四声,又)使用的年号,用了不到一年,杨侑就八皇帝位禅让给李渊了。
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李唐第二位皇帝。他当皇帝以前被封为秦王。
冉肇则:隋末唐初萧铣的部将。
萧铣:隋末群雄之一,是南朝梁朝皇室后裔,他割据长江中上游地区。
辅公:即辅公祏(shi,二声,石),似乎也称辅公佑,隋末唐初江南地区的农民义军领袖。
04
感
045的故事是李崇诒兵的故事,以前讲过了,不多赘述了。
这个故事我们也讲过了,在“0369唐朝某御史”,搜索历史消息可得。
这个故事本身并不算特别惊艳,但是郑克这套辩证确实是有点意思的。我觉得郑克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称得上是严谨的。
不过这个故事中的这个方法确实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受。告一个人谋反,不是个小事。这得经过反复揣测,做得很像那么一回事才行。我看未必就会出现复写不出来的这种情况。
这个方法在审讯中还是常用的,就是不停的问询同样的问题,看看回答的细节有没有出入,从而判定这个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如果假话是被精心设计过的,那么很有可能就不怕被要求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