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老妈来,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下以前困扰我的问题。
那就是:从内心里,我觉得自己不配,比如:我不配那么贵的衣服;我不配那么贵的包;我不配城里的男人......
到了中年,这种模式已经影响到我的教育了:比如,小孩子,没必要买牌子衣服,不值得。
直到
我妈又来了。
我观察了一下,她的口头禅:有啥可臭美的!她的逻辑就是,穷人,要攒钱,不跟别人比吃,穿啊,要比,就比学习。 如果人穷,还又馋,在她看来,就是很大的罪过了,典型的不会过日子。想吃点好吃的,就跟犯罪一样。
这样的教育,从小就根植到我们家人头脑里。
所以呢,我和妹妹的现状就是: 自卑,讨好别人,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生活。有钱也不敢花,非要花钱,也会内疚好久,觉得损害了自己的将来。
现在,我开始想: 难道,穷人真的连吃肉都不配吗?穿件漂亮的衣服就是忘本了?
根据马斯洛先生的理论:生存是人最基本的要求啊。
我们现在不是旧社会,没有穷到没饭吃,要吃草根,穿草鞋。吃好一些,是为了让自己更健康;穿好看些,自己也愉悦,也是对别人尊重的表现啊。
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不配:上大学时,自己找兼职,自己赚生活费;工作了,给家里钱,让父母觉得闺女没白养;即使结婚了,假期都没出去旅游过,假期也是两边看双方父母。让长辈觉得孩子孝顺。
后来,看到别人,吃喝玩乐。我也问过同事和朋友: 你们的父母,知道你们出去旅游会生气吗? ?很少有人回答说:生气。
再后来,我内心里的那个小小的我,常常不快乐。包括快乐,都觉得,不配。用父母的话说: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社会在进步,我意识到了,我的父母其实有很强的控制欲。 这么说,搁过去就是大逆不道,但,现在的社会,包容度大多了。而且,我也看了些书,控制欲强的父母,一旦孩子不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生活或者办事,就会以”为了你好“来否定孩子。还有,边界感差,即使孩子都结婚成家了,还处处加以干涉批评,稍微分辨两句,就会各种指责,批判,甚至动手。
所以,我就现在这样了。 幸运的是,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对自己的孩子。
可能有人会迷惑: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
简单说:抓大放小。
就是,孩子想吃什么,想做什么,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大事上,先把道理分析给孩子,建议给孩子,然后做了决定就不要唠唠叨叨,事后诸葛亮了。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真不容易。 每个新婚夫妻,有了孩子都是从自己小时候父母的经验那里得来些育儿经验。 真希望,每个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和之后的日子里,多学习些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