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让我明白,打造流水线不是为了拥有一个完美的流水线,而是让它处于运转迭代的状态,也就是说流水线没有「完美」的那个瞬间,永远都有迭代和改善的空间,关键是要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暴露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改善。
关于流程的迭代,最重要的是,提出迭代流程的人是一线员工,因为一线员工每天都在流水线上作业,他们是最容易在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的人。企业内部要有相应的机制给员工提供“发现问题,提提案”的通道,以及“提提案”的动力机制,也就是如何激活调动员工发现问题的眼睛,源源不断地在一线发现问题、提出提案,进行改善。
华楠老师在课上讲道:“你可能和我当年一样,以为可以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流水线,一个完美的流程,然后创意就可以在这个流程当中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没有完美流程。流程必须处于永恒的迭代当中,流程一旦停止迭代,立刻就会成为死流程。”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搭建一条流水线出来并不是结束,反而是新的开始。流水线存在的最终目的是:搭建一条永远处于「迭代」中的流水线。
自己目前所经历的环境是,完全没有流水线的状态,所以我默认当前的情况跟是否存在流水线有关。这段话让我意识到,是否拥有流水线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是否拥有一条不断迭代的流水线。这也给了我多一个角度理解“没有流水线”这个情况,到底是真的没有,还是曾经有过流水线,但因为没有持续改善,而被遗忘、遗失和丢弃掉。也就是说,即使搭建了一条流水线出来,只要它没有持续迭代和改善,就是“一潭死水”,就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被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