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瑜事件爆发好几天,全社会哗然,同情者有,质疑的声音也很多,理由是警方和妇联没有报警记录;她不诚实,为了网店生意都能把他老公伪装成藏族,她欠债不还,可能是为了逃债,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角色;她一边说自己受虐,一边生了三个孩子……
在双方的描述上,这是个罗生门——每个人只会说对自己有利的话。诚然,马金瑜不是人们观念中的受害者——她高知,她曾是个很有成就的记者,她的表达很清楚,看起来很有力量,她有舆论资源……但是我当时看到,直觉上我对她被家暴是深信不疑。表面的光鲜,就代表有力量吗?很多女人出于种种顾忌,被家暴是不会报警的。你知道当一个人被家暴后,内在的顾虑有多少吗?你了解被害者也会有羞耻感吗?所谓的官方调查,调查的都是谢德成身边的人,谁会愿意为了一个外来人得罪他?
有些地方女人地位特别低,家暴是一种常态时,人们是没有家暴的概念,打自家的牲畜不是很正常吗?终于马金瑜进一步公布录音证据,坐实了家暴传闻,我要为她点赞。但也是深深地遗憾,不止她,很多人都被困在家暴的漩涡里无法逃脱。
一、为什么有些人会家暴?
暴力是动物的本能方式之一。你看动物界里,没有打一架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会家暴的人,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还滞留于很低级的水平。闽南民间俗语说打女人是猪狗,充满了智慧。
人格的发展,最早是被本能控制的,本能是属于人的动物性。在心理学层面,本能分成两部分: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也称为性本能,是指一切能让人感觉愉快的行为。死本能则是一种自我毁灭,有的也会把这种毁灭冲动转向别人,战争、暴行、迫害、谋杀、恶语中伤、讽刺、侮辱都是其体现。不管哪种本能都受到人类意识的压抑,其直接表现是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许可的。受社会伦理道德约束,我们把它称为超我。所以家暴的人,某些超我是缺失的。
为什么他这部分超我会缺失呢?这源于早期的家庭关系。父母可能会和孩子说,打人是不对的。但是当他(她)屡次用暴力解决(夫妻矛盾或亲子问题)的时候,孩子认同和习得了这个行为模式,他就没办法形成形成这个超我,也不懂得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当他遇到问题时,就只能打一架再说。这个过程,儿女都会是受害者。家暴同性的孩子认同打人的方式,变成关系中的施虐者,异性的孩子认同被打,变成关系中的受虐者。有很多家庭妻子被打,是婆婆撺掇的:儿子,他不听话,就得被打,咱们老家都这样。这其实就是受虐者向施虐者的认同——把自己也转变成施虐者。还有的人是通过家暴,与他爱的父母取得链接——看,我多么像你,你要爱我。
所以家暴会被传承,也通常有地域性,很多地方有的人甚至不觉得是家暴——老婆就跟私人物品似的,想打就打。但现在的社会,很多人从自己的家乡走出来,这些人可能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或是其他方面能力比较强的,但是在他们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那部分并没有因为自己某些能力的发展而被改变。这就是为什么高知也是会家暴的。
会家暴的人并不是无迹可循的,他通常因为没有被爱和尊重而自卑,暴力也是他的遮羞布,他的成长史里可能会有多次的打架经历,他激动后的口头禅里可能会有“老子揍死你”。他可能也会砸东西。
无论是哪种情况的家暴,都是在潜意识层面,所以他是无法控制的,甚至家暴完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动手,后悔死了。想要让家暴者跳出这个失控的圈,必须让他意识到自己潜意识的动力是这样的,才能通过意志去控制自己的行为。
简而言之,父母家暴影响到孩子,使孩子认同和习得这种方式。
二、为什么有的人被家暴而无法逃离?
有的家暴会是一场双方的共谋。比如说一个人,他所熟悉的家庭模式是同性的父母会被打的,他就会不断的在潜意识里勾引对方,来,揍我。在意识层面上,他会感觉到很痛(苦),而潜意识层面,他感觉到安全,这才是他熟悉的,也取得和他父母的链接——我选择和异性父母一样的伴侣,我的行为和同性父母一样,这样我就能被你们爱了。这种认同是一种创伤后遗症。这种后遗症导致他很缺爱所以渴望爱,没有安全感所以渴望安全感,潜意识的希望在牺牲中获得。马金瑜讲到自己的父母,也有家暴,但母亲并没有离婚,可能就是如此。
无论如何,家暴的人是不对的,是应该被谴责的,是应该被制裁的。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不敢发声。为什么呢?
有人列出不报警的原因:1.不报警,因为怕丢人;2.不报警,因为还想他改过;3.不报警,怕会毁了对方;4.不报警,怕被报复;5.不报警,为了孩子的将来;6. 不报警,离开家自己也活不了;7.不报警,警察不一定会管……
确实有的认为自己被打很丢脸,家丑不可外扬。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揍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你不会出去跟人家说,我被我爸妈揍了,还会谎称是自己不小心弄到的。为什么反倒是被打的人感觉丢脸,这里面有对自己无力感的羞愧,而这个羞愧的背后更深层的是我不好。经常被贬低的孩子可能形成这种认知,所以教育孩子过程,我们要欣赏孩子,帮他建立自信,让他能看到自己的好,才不会羞愧于自己的无能。
有的家暴者家暴完非常后悔,服软,痛哭流涕苦苦哀求,甚至会说自己因为爱他才失控的,恳求原谅和给以机会,被害者心软,然后反复,形成长期的施受虐关系。看到这,熟悉吗?我们打孩子,朝孩子发脾气时,事后也会后悔的,也会请求孩子原谅的。孩子出于对父母的爱,原谅了父母。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陷入受虐者的角色。所以我们自己要觉察,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我们必须自己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有的不报警,怕会毁了对方。这样的人,内在是有很强烈的不值得感,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不重要的,不需要照顾自己的,甚至是觉得自己不存在最好。因此他不会顾及到自己,反倒去考虑施暴者。要去觉察这部分,要明白,每个人必须为自己负责,每个人都必须照顾好自己,才能跳出怪圈。
有的不报警,是害怕换来更剧烈的报复。这种报复有的是对自己,有的是对家人。前段时间就有一个男的因为不满妻子离婚,杀了岳父母一家三口。
有的不报警,是考虑孩子。如果被刑拘,可能会影响孩子对父亲的印象,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前途。今天有人跟我说,怕孩子父亲被刑拘留案底,孩子以后不能考公职。只是当家暴者挥起他的拳头时,留给孩子的只有恐惧与无助了。当家暴不能被阻止,孩子能否平安长大都不得而知。被烧死的拉姆,他前夫就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不复婚,就要杀小孩。也有的是怕带不走孩子,让孩子一直生活在家暴者的阴影里心理扭曲了,甚至是称为家暴者要挟和勒索的工具。
害怕自己、孩子和家人再受伤,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报警撕破脸后离婚,自己能干嘛。非常落后的地区,很多女人必须依附男人生存,比起没关系活不下去,宁可待在坏的关系里。还有的人对自己没有自信的,在长期的和家暴者的纠缠里,不仅是身体被摧残,精神也饱受操控——你什么也做不了,你猪狗不如,没有我你什么都不是……当自我价值碎了一地,没有人帮他,真的很难看到希望。
从父母身上获得的爱和滋养少的,人会认为需求权威的帮助是没用的。他们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报警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是很多警察是这样想的,因而失了界限,把暴力犯罪和家务事扯一起,从而对被家暴者缺乏保护。甚至有的警察说,你不该浪费警力。凭什么,你在外面打人,就会被定义为寻衅滋事或者暴力伤人,家暴却定义为家务事?执法者对法律的认识很淡薄,一两次之后,受害者也对警察失去了信心。所以,父母要能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而执法者要有清晰的法律权责意识,才能遏制家暴。
三、被家暴要怎么办?
1、报警;2、寻求妇联帮助;3、寻求心理支持
报警最终能解决什么先不说,至少有威慑作用,而且警方有了你被家暴的记录,这对你在以后的争取抚养权和应得财产的所有权是很有利的。报警完不要再回家,直到问题解决,或是被家暴的风险解除。
寻求妇联的帮助,妇联可能会从社会、心理和法律层面进行调解。杭州的妇联曾做了很好的保护,她们替某个受害者联系司法救助机构,律师免费为他们申请人身保护令,要求家暴者远离被害人及其家人,在法院的辩诉里,帮被害者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和应得的财产。
心理支持可以帮你看到自己的局限和恐惧,帮你看到自己为何会被施害者吸引,可以陪伴着你疗愈,也能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创伤。
而如果你什么都没做的话,就会像马金瑜一样,被质疑,你是不是在炒作。而你又没有马金瑜的职业敏感性,没有录音,你什么也证明不了,只能被冤死。
家暴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们能做的是,做好自己,做合格的父母,避免对孩子施暴,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觉察自己的局限性和内心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己成为家暴者或者被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