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投射效应: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01.

萨特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意思是说,你眼中看到别人的某些特质,其实就是你自己身上具有的,是你内心的投射。

比如,你看一个人很美好,是因为你身上也有这些美好的特质,所以才会被吸引。

比如,你很看不惯一个人的懒惰,其实是你身上也有一些懒惰的特性,只是你不接纳它,拼命想改变它,看到别人身上有自己不喜欢的特质时,便心生厌恶之情。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看谁都是好人,因为他是良善的,一个人看谁都是恶人,因为他自己就是恶人。我心即宇宙,一切都是镜子,是心的呈现。

02.

自卑的人,往往会被那些爱炫耀的展现自我的人吸引。

缺爱的人,最向往那些表面上含情脉脉,体贴温存的人。一个人经常焦虑,就会被看起来稳定,实则内核虚弱的“回避依恋型”的人吸引。

胆小懦弱的人,最喜欢那些看起来自信勇敢的人来拯救自己。一个人内心不能接受什么,往往就会渴望什么,越渴望什么,就会向外投射,投射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投射效应。

举个例子,我有个表嫂,总看她婆婆不顺眼。嫌弃婆婆不会做家务,不会带小孩,不给侄女零花钱,偏爱弟弟,干活不麻利等等。

总之,生活中芝麻绿豆的小事,她都要抱怨、指责、刁难数落一番。其实她婆婆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大事小事都迁就她,也每天都帮带小孩,帮做家务。

其实是表嫂小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从小缺爱的她,对世界充满了敌意,便把那份敌意投射到婆婆的身上。吸引来的,当然是糟糕的婆媳关系。

03.

当一个人(特别是你身边亲近的人)身上有一些你很反感的、不能接纳的特质时,这个特质可能是隐藏在你人格面具下的缺失。

再举个例子,我以前有个同学,因为小时候家里很穷,穿得都是姐姐们的旧衣服,特别自卑。长大了以后,就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经常在大家面前说自己赚了多少钱,买了什么名牌的包包,见了哪个大佬等等,让人心生反感。

其实,爱炫耀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感作祟,因为不能接纳那份自卑感受,便将它投射到别人身上,让别人觉得不如她,自己就产生优越感,以防那种自卑的想法进入到她的心里。

为什么讨好型人格的人喜欢去讨好别人?因为他们潜意识是不安全的,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被抛弃,于是将自己内心的弱小无助投射到别人身上,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于是百般讨好别人。

还有一些人不敢跟别人提要求,害怕被拒绝,害怕别人会攻击自己。

其实是在事情还没开始之前,就在心理预设一个不好的糟糕结果,将自己内心的焦虑投射到别人身上了。

04.

所以,你不清楚自己的某些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是隐藏了内心的一些虚弱和伤痛,愤怒和委屈。

比如,你的身边总存在一些控制你,拿捏你,对你不怀好意的人,总在一段糟糕的关系中轮回,那么,你就要意识到,这也许是你在这方面的缺失,导致你向外投射虚弱,从而让吸引那些想要控制你的人来到你的身边。

这个其实就是你的课题。把向外投射的眼光收回来,专注于自己身上,才会逐步觉醒。看清楚自己,才能看清楚别人,也才能离开那些不好的环境。

---荣格曾经说过:命运其实很简单,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按照你一贯的性格和思维方式行动,就是命。

如果这个事情发生之后,选择了不同以往的做法,突破自己的固有习惯,这就是运。

运是改变,命是定数。

逆天改命,逆的不是天,而是你自己的惯性。

为什么有人总觉得自己很苦,他真苦吗?还是自找苦吃?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只嫌自己没占更多便宜,必须扮演受害者才能博得更多同情。

为什么有人总觉得自己幸福很少诉苦?是他毫无烦恼一帆风顺吗?他总是很感恩,一点点小事都觉得满足,有防患于未然的好习惯,或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人敬佩。

希望你能看到并理解自己的投射,并试着改运,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