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九、治学
孔子治学,主要是学文。通过学文,习礼、求道。学文,主要是学六艺类的经典,特别是《诗》《书》。六艺是人文学术,古人叫“文学”。
十、施教
孔子教学生,特点有三,一是有教无类,不讲出身;二是启发式,循循善诱;三是善于针对学生的缺点,因材施教。前两条,《论语》讲的很清楚。第3条是宋人从《论语》中总结出来的,《子张》篇最典型。
十一、干禄
孔子是个热衷政治的人。他主张以德治国,以家治天下,小道理管大道理。孝道和从孝道生发的纲常伦纪,是他施政的基础。他的施政纲领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对农战不感兴趣,和战国法家相反,但主张愚民则同。孔子办学,不是为了开启民智,而是培养一批苦孩子,让他们绳继贵族文化。
孔子认为,学习是为了干禄,读书一定要做官,如果学了半天,没有官做,是终身的遗憾。他在民间混过,多能鄙事,但他看不起这类本事,特别是种地。他更喜欢贵族生活,不是武士精神和打打杀杀,而是他们的古老文化、古老道德和君子风度。对他来说,文德重于武功。
十二、闻达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知识分子比谁都好名,孔子并不例外。名有俗名和真名,俗名是闻,真名是达,闻是虚名在外,达是名至实归。生前出名和身后出名也不一样。孔子看重的当然是真名,他最怕死后不出名。
十三、富贵
孔子想做官,不肯隐逸逃遁,终老林下,但没有机会怎么办?隐士为了活命,还会躬耕陇亩,他却反对种地,如果没有外快或积蓄,只能高高兴兴饿肚子,富贵当然是浮云了。这叫安贫乐道。当孔子的学生,必须有这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