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关系的处理观--系统观
1、系统观体现了家庭的整体性,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 家庭成员的问题不单是单个人的问题,而是系统的整体问题,一个人的变化会影响整个系统。如:孩子出现了问题(厌学症,有生理反应)——扩大至家庭系统中——从家庭系统中找原因(父母离婚)——系统有问题会在最弱的环节爆发问题(孩子会觉得父母都不要他,因为成绩不好,但自己没有能力提高成绩,所以潜意识里不想上学,于是就会生病引起父母的重视和关注)。
2、家庭中并不是吵架就有问题,而是系统的不平衡才有问题。
二、家庭治疗理论模式
1、代际模式:从父母(即上辈)继承了处理问题的模式,继承的方式有两种:①相反的。因为不认同甚至反感父母的影响,而不以父母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②相似的。虽然不认同父母,但却成为了父母那样的人(成为了你不喜欢的那个人),并传递给下一代。
2、结构模式:父-母-子三角形关系之间的相处模式。
3、策略模式:在家庭中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相处模式,而将这些方式模式的策略带到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然而每个家庭的策略不一样,当我们将这些模式带到工作和人际中时,就有可能会引起有不太匹配的地方。
三、家庭内的主要问题
1、自我不分化——情感和理性部分的不分化(分不开)(万病源于未分化)。我们需要保持四情感和理性之间的弹性。
2、三角纠缠——通过联盟缓解或加剧冲突。也就是结构模式的问题。
3、情绪程序——熟悉的人际交往模式,以你熟悉的方式传递情绪。
4、情感隔离——卷入过多的孩子(家庭成员)通过时空和心理距离来隔离情感。
四、家谱图
五、家庭关系的排序
夫妻关系是家庭系统的第一关系。母子关系在0-3岁是最为紧密的,这时父亲要把夫妻关系放第一位,到了3-5岁时,父亲的角色要慢慢的介入将母子关系拉开,维持一个合理的结构模式。
六、家庭关系的能量流动。
原则是: 负性的能量往强流,正性的能量往弱流。家庭的能量一定要流动起来。
七、家庭关系的平衡。
1、观念统一性的平衡(家庭教育中,如果实在是观念不同,也要记住只有一个声音给到孩子,不要给孩子造成混乱或冲突)。
2、情感顺序平衡。如家庭关系中的能量流动一样,情绪也要流动起来,特别当有负性情绪时,习惯“闷”“忍”久而久之,会伤到自己,其原则也是负性情绪向强流,正性情绪向弱流。
3、角色归位性要平衡,家庭角色定位要清晰,父母子等,都是各自承担相应的家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