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初“六小龄童无缘春晚”这样一个议题曾几度被刷上微博热搜榜,春晚导演微博更是因此处于风口浪尖,不得不以关闭评论作结。众多论坛骂声连片,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如今风平浪静,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又归于了原先平静的样子。然而,什么都没有改变。
大概,网民朋友们很多也只是单纯的泄泄愤,表达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满。但是除却一时的“沸沸扬扬”,我们想改变的似乎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扪心自问,我们真正期待的是什么呢。
静下来以后细想一下,这大概源于人民的两种期待,第一种便是对春晚的期待。人们都说,现在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了。每逢春节,我们走亲戚,喝酒谈笑,唯有阖家团圆和春晚是年岁沉淀下来的精华。春晚承受着大众的如此期望,而在它达不到民众的期待时,便出现了如今“吐槽春晚是全国人民每年的必备节目”的局面。春晚达不到大众的期望,其实正如人们所说,是因为它缺少情怀,缺少一种感染力,缺少一种中华古韵,这些也就是所谓的“年味”。这些也正是当下祖国人民所缺少的,因为缺少,所以渴望。
当我知晓高考改革要重视语文,增加国学部分时,我是由衷地感到欢喜的,那时刚经历完高考的我确实了解理工科学生成天被数理化围绕的生活。大概我国是真的开始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了,大概我们真的离情怀又近了一步。
第二种期待,是一种对艺术家的期待。86版西游记曾是一代人童年的印记,而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印记呢,难不成是“喜羊羊”?现下,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并使之在老少妇孺间广为流传的作品在哪里?现在打开电视或是点开播放器,各频道播放的那些电视剧,各种肥皂剧,穿越剧无奇不有。所以说现在的演员,是艺人,却不能成为艺术家;他们可以全国闻名,却对奥斯卡可望不可即,国内的演员确实与国外的那些不能并论。而影视中真正能给广大人民以启迪,以情怀的,数起来怕是五个指头都用不上。《舌尖上的中国》做到了,所以我们承认它是一部好纪录片,并且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
然而,与其说是对艺术家的期待,不如说是对国民自己的期待。我们希望张金莱老师能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哪怕只是站一会儿也好。我还记得有网友曾这么说到,句意大概是“我怕下一个猴年,他就不能再站在舞台上,也耍不动棒子了”。站上春晚的舞台是一种荣耀,所以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表达一下我们发自内心的对这位老先生的敬意,以及感谢;希望他知道:我们没有忘怀。我们想表达对老艺术家的尊敬与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想起他们,记得他们,因为这就是一种情怀。所以再次,我希望国人能重视他们,希望下次再看到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时,不要是像“水墨动画导演马克宣因病去世”这样的消息。88年水墨动画绝笔了,而15年我们又失去了这位水墨动画大师。我是在他逝世后才知道这位老人的名字的,也是在那之后才知道了《山水情》,才了解了水墨动画曾经的辉煌。在观看该动画时,我不禁泪目,一来是出于感动,二来是对自己短见薄识的惭愧,未曾在老人还活着时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关注,只有在失去时才懂得惜之。
在“春晚节目单没有六小龄童”一是闹得满国风雨时,我无意间留意到了西游记的作曲人许镜清。他在微博中直言:
“想开一场《西游记》音乐会真是难啊。去年在微博上发了一次寻求信息,不久,数十电话约我,数十人访我。喝了数十杯茶,说了无数的话。一次次充满希望的激动,一次次暗淡凄凉的失望。现在又回归往昔的平静了。我在翘首企盼助我之人的到来。苍天啊,我的西游记音乐会路在何方?”
老人还坦言现在很多人使用西游记中的曲目却从不重视版权,甚至连招呼也不打一个。 这些实在使人阵阵心酸,西游记的主题曲总是耳熟能详的,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而又肯定的说出它的作词人,作曲人呢?它的作词人在今年二月不幸逝世,全国人民为此哀痛不已;而他的作曲人一直想筹办一场音乐会,却苦于没有赞助。
我只能用一支笔,写下这段初浅的文字。我没有大作家的文笔,没有编剧懂煽情,甚至在词藻和语法上并不如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们。但我依然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由衷希望能有有能力的人帮助这位老艺术家完成心愿,更希望国人能找回情怀,也能真正重视起这些在时间长流中渐渐被人们淡忘的老艺术家。
愿中华文化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