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第一个子目用上了家喻户晓的三个故事“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刑天舞干戚”引出文章对于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精神的颂扬,道理浅显易懂,却又能很大程度上启发人心。
第二段又用了三个传统儒家文化中影响很大的例子向我们简绍了“自强不息”品格的由来以及对孔孟两大家的重大意义。《乾》中生动的刻画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龙的生命过程,是每个阶段的小心谨慎,奋发进取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作为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取不息的代表的孔夫子他的《论语》同样,无处体现自强不息,无处不体现自强不息。一个身处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时代却依旧周游列国奔走号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惧艰险,奋然前行的圣人他无比希望在无道之时力挽狂澜。这不就是自强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再来是孔子的“继承人”孟子他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还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此的慷慨激昂正是和孔子的精神如出一辙。
然后是第三段的内容,作者先举出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话在“屈原,韩非”等人在遭遇磨难,忍辱负重时依旧不屈不挠,终成大业为后世留下了无尽财富的历程中我看到了自强不息。在谈迁著《国榷》不幸被偷,五十多岁的他强忍痛苦再度编纂终成皇皇巨著的历程中我看到了自由不息。在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慷慨激昂的喊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时我看到了自强不息。
是的,就是这一个个真实且感人的例子丰富了中华上上下下五千年的精神文化,使自取不息刻进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使新一代的我们更懂得自强不息的意义!努力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