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深邃,需要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对大自然的亲密解读,源于作者零距离的观察,思考。时刻彰显着哲学,拟人的修辞,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被当作人来写。透露着生命的辩证,作者乐观的心态。
(在荒野中只可能有自己的思绪。)
茫茫然中,只有我,只看到了我。荒野中,人就变得如此渺小。单独面对,自我的重新认识。遵循本心,这需要强大的毅力与决心。
(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别的情况,我们看见的就只是自己看到的事物。)
目之所及,我们看见的,就是自己看到的。这与我们的思考力,价值观息息相关。三十好几,唯有多阅读,方能打开狭隘的大脑。
多看多听,开拓自己的视野。
(你自己越是宁静,就越能发现和珍惜生活的运动。)
心的宁静,是自我的蜕变。自动屏蔽周遭的噪音,心静了,做事就顺手,工作效率倍增。
找到让自己心静的方法,整理物品。清除不需要的东西,一件一件整理,丢弃,无形中也把自己的坏情绪处理了。
第二个对我有效的,练粉笔字。白色线条在黑板上重复,交叉,犹如负面情绪显现,直面它,就战胜了自我。心,也就慢慢趋于平静了。
(才能也会消逝的。才能犹如浓密的头发,它是长出来的。如果弃之不用,也会像头发一样脱落。)
读这句话,我感觉到作者的一种黑色幽默。中年,总是会受到秃顶的干扰。每天看着稀疏的头顶,真是特囧。才能,随着一地鸡毛,夹杂躺平的自我安慰,也变得稀稀拉拉,想要用时,感觉空空,真是羞耻。
头发的养护需要营养,才能也需要我们不断输入,给足营养,才会生根发芽。头发天天梳理,才能也要天天使用,才会有一片肥沃的土地,供他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