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认知觉醒》
作者:周岭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认知觉醒》这本书,不仅改变了我的认知,让我从焦虑、迷茫中走了出来,而且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付诸于行动。
以前,我时常面对工作压力大、夫妻关系紧张,导致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内心孤独焦虑,很长一段时间读心理学书籍才能治愈自己。我读了这本书后,改变了很多。我想把这些感悟和改变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到需要的人。
1.焦虑的根源
作者说: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我的感受: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比如:当我们决定做某件事情时,不是立刻行动,而是在心里想了很多遍,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被别人知道会不会嘲笑我?如果遇到困难我又该怎么做……
其实,你在别人心里并没有那么重要,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何必在意别人的评价呢?想得太多,内耗的时间就会越长,状况就会越来越糟。
我的做法是:决定之后,立刻行动,不要瞻前顾后,干就完了!
2.走出焦虑的第一步
舒适区边缘是另一个重要的规律,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我有一个深刻的感悟:我每天坚持日更写作,大部分都是精心创作,个别日子忙于其他事情,身体疲惫不堪,就不想再深刻挖掘自己了,找了一些书上金句敷衍了事。我这就是还停留在舒适区内,停滞了成长。这种停滞就会让我产生焦虑。勇于走出舒适区是走出焦虑的第一步。
3.学习之后的行动更重要
作者说: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内耗、焦虑都是因为读书少,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多改变!
读了这些书后,我想开了很多事情,内心也更加平静,我不再去在乎别人的看法。我只专注自己的成长,努力成为更好的我,希望你们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