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约了一位嘉宾进行节目录制,在采访过程中,她分享了许多自己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生节点有许多。其中一个是:从世界五百强企业管理层裸辞,负债500万创业,但因为项目后期动作变形,意识到自己无法接受“行业内常规操作”实现财富自由, 经常良心难安、彻夜难眠,最后选择与合伙人散伙,负债50万退出。
听到这里,我的内心大受震撼,我并不只是感叹于她裸辞管理岗、负债500万孤注一掷的勇气与决心,更佩服她平衡了内心价值观与现实代价后毅然决然的选择。 她说:“我的家境并不好,从小就缺乏对金钱的安全感,所以我从小就会很努力,学习、工作中也一直会以结果论英雄,会将金钱作为证明自己的最好工具......但是,后来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我开始询问自己努力拼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真正追求的又是什么?于是,26岁,我开始尊重自己心底的声音,一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在路上......”
这个听起来像电视剧情节般的故事,却是她真实人生的冰山一角。因为我两年纪相仿,我在采访过程中,也会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在面对相同境遇的前提下,我的选择会是什么呢?
说实话,挺难的。
我想,无论是从知名企业管理岗裸辞(当时的她是行业圈内最小的佼佼者),离开现有的平台、人脉、资源、名气,一切重头开始;还是负债500万尝试探索跨界新项目;甚至说是在明知负债未偿还的前提下,仍然在财富自由与价值观抉择间选了后者,这每一条对我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 她说:“有些钱只能有些人能挣”。这句话对我的触动也特别大。从这件事儿上来说,她退出的项目的高额回报率是名副其实的:在那个行业圈里,大家秉持的都是“反正也不会出人命”的销售理念,选择在交付产品时偷梁换柱。而她合伙人的立场是:“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你非要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吗?然后成为同行众矢之的、排挤的对象”。但是她说“我不想做推波助澜的参与者,承诺了客户的品质我就该认真交付,当时的运营现状与我的价值观是相违背的”。
(这里弱弱问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要借口没得选,从来都只是权衡利弊后的不想选而已...)
当然了,今天的分享虽然是关于财富自由与价值观间的抉择问题,但是我们人生中还时刻充斥着其他的诱惑与考验,比如面对危险,是选择明哲保身、见死不救,还是群策群力、斗智斗勇;面对弱小欺凌,是选择熟视无睹、见怪不怪,还是出言制止、伸出援手......
跳出问题看本质:做什么样的事,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从来都有选择权!愿我们终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