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觉得我不会变,至少是对感情方面,我会很专一。
小时候,我觉得我很乖巧,耐性很好,会等待,表现在什么方面呢:妈妈跟别人聊天出去办事,我都能在一旁默默等待到结束,不会说一句话。其实我小时候挺讨厌我妈的,最讨厌的应该就是她的说话不算数吧,在我印象里,她没有一个承诺是兑现的。小朋友可能对大人的承诺都特别在意,你就算一次没做到,他也会在心里记上一笔,对世界失望一次,毕竟小时候只有父母能带给他们世界。后来每当我妈又给我承诺时,我已经不奢望但心底还保持着希望之火,希望有一天,她会做到,尽管大多以失望收场。这一点上我妹比我决绝地多,她已经放弃,连尝试要求承诺也不愿意了。她到底是比我认识地清楚还是过于绝望了呢?
我觉得自己算是没有童年的人,放学后和假期都是呆在家,虽然我不是大城市的孩子却还是被束缚在笼子里。我在家都干嘛呢?看电视,看书,做手工,一个人玩过家家。我想去学书法,妈妈否决了我。我想去学国画,妈妈说太贵。我想去学跆拳道,妈妈说没意思。后来我没有了要求,从此我也没有想要的了。或许那时候家里真的负担不起这些课外兴趣的费用,但现在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很惋惜。我想要力所能及给我的孩子Ta想要的。
前两天去找一个师兄聊天学习,我自认为自己是个有社交恐惧的人,特别不善于社交。每次约好别人出门前都会在纠结去不去好,在路上遇见认识的都会绕路走免去打招呼,我不知道我何时变成这样,记得小学时候特别喜欢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特别自信不怯场。可是现在只要多点目光聚集,就会脸发烫心脏骤跳。我觉得自己要变的勇敢一些,便在上台或回答问题时停止呼吸几秒好让自己冷静下来恢复正常。我不断在成长。恰逢感冒加姨妈,师兄师从道教,帮我调理下形体,过程中发现我肋骨粘连,便说我少生男朋友的气。开始我以为他在乱猜胡说,后又发现其他症状便说开心一点,放开一点,不要总想着别人对你好,要对父母,朋友好一点。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仿佛他能看穿我。确实我是严于待人,宽以待己。顺序是否应该改变下呢?因为异地恋的关系,我对这段感情时常感到失望,远水救不了近火,我需要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心中难免有情绪。还有许多话让我受益,多交朋友,多跟不同的人交谈,也能有很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