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番义正辞严的话语,让“齐侯心怍,麾而避之”,怍乃惭愧之意,麾在此处用作动词,指挥,下命令让莱国军队退避。
齐国第一计想借刀杀人,试图借助莱国军队得到威逼恐吓鲁国的目的,不想被孔子识破。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莱国军队退避之后,会盟台上奏起了齐国宫廷音乐,歌舞艺人和侏儒小丑在国君大臣面前表演歌舞杂技,插科打诨,调笑嬉戏。孔子又看不下去了,这种庸俗、低俗、媚俗,“三俗”的底层民众玩意,怎能登上国家政治舞台上呢?于是孔子快步登上台阶,站在第二层台阶上说:“这些卑贱的人,竟然胆敢用如此下作的方式戏弄诸侯国君,罪过应当斩首,请右司马立刻对他们进行惩罚。”于是鲁国的司马抽刀杀死了表演的侏儒小丑,并砍断手足,现场一片血腥。这时,“齐侯惧,有惭色”。刚才孔子的话语仅仅是让齐侯感到惭愧,如今孔子当场斩杀小丑,就让齐侯感到恐惧了。
来软的,可以以理服人;来硬的,可以血溅三尺。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政治手段。
齐国国君一看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也就不再整幺蛾子,赶紧谈正事。既然是会盟,就免不了要对有争议的国土进行磋商,建立军事框架协议。谈妥了,按照会盟的礼制要歃血为盟,突然齐国又提出要在盟书上附加一条“将来齐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要派兵远征时,鲁国必须派遣三百辆兵车出征,否则就要加以制裁。”
美国就善于玩齐国这一套,纠集一帮国家建立了“北约”,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建立,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也成为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我美国看谁不顺眼要派兵打仗,不仅仅是美国的事,而是咱们整个组织的事,每个成员国都要派兵,没兵的就缴纳军费。所以美国打仗根本不花自己国家的钱,而是拿着北约组织成员国的钱购买自己家的军事装备。所以美国每发动一次军事打击,就挣一笔战争财。
齐国的算盘打得很好,你鲁国弱小,齐国强大,你既然想要和我结盟,获得我的军事保护,那么以后我要是远征打仗,你们要么派兵,要么给钱,这个要求的提出,也有其合理性。
但问题是,如果签订这样的盟约,就意味着齐国的敌人就是鲁国的敌人,齐国的战争就是鲁国的战争。如果不签,军事实力弱小的鲁国就无法得到齐国的军事援助,甚至还会受到齐国的军事威胁;如果签了,那就意味着齐国一旦挑起战争,鲁国也要跟着殃及池鱼。
既要与齐国达成盟约,又要面对这样看似有理,近乎无理的要求,怎么办?棘手的问题摆在孔子面前。
国家之间的政治谈判,就是双方基于各自利益的拉锯战。
看看孔子是怎么做的。孔子让鲁国的大夫“兹无还”回应说,“齐国打仗,要求鲁国派兵从征可以。但是,如果齐国不归还曾经侵占鲁国汶河以北的属地,齐国也要按盟约受到处罚。”
什么意思?就是讨价还价。你让我出兵帮你打仗,说明咱们两国已经建立了军事同盟。既然是同盟国,一家人,那你就该归还当年侵占我们的土地,否则还叫什么同盟国?
孔子心里非常清楚鲁国在西周时期的地缘政治格局,弱小的鲁国为了不受强大的齐国的侵扰,从更长远的打算看为了避免其他国家的侵扰,就必须要与齐国建立同盟国关系。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弱小,说话就不硬气,就必然在谈判时被人指挥,受人牵制。
按盟约惯例,齐国提出派兵的要求并不过分,孔子无法辩驳和反对,那么他要做的就是,在明知整体受损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去争取局部利益。
今日节气小雪,下午的阳光懒洋洋地照着中国北方内陆的土地,黄河淤积平原进入深冬。两千年前,也是这样的午后,孔子在夹谷上演了惊心动魄,又精彩绝伦的政治大戏,让如今透过文字的我,依旧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