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朋友聊置办新年礼物的事情,聊到有没有给孩子买新衣服。
朋友说她想买又不想买,不想买是因为孩子上学基本穿校服,而且他们的校服特别贵,想买是因为觉得亏待自己可以,亏待孩子总觉得不太行,都给钱给老人买衣服了,还不给孩子买。
我说问问孩子的想法,万一孩子没觉得亏待什么的呢
朋友说你咋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呢?
我说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有太多的匮乏,而孩子并没有
当我们将不买新衣服跟亏待孩子划等号,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内在的投射,是自己的“自以为是”,孩子未必是这么认为的,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孩子根本不会这么想。
朋友的这句“亏待自己可以,亏待孩子总觉得不行”,跟我们时常说的“苦自己也别苦了孩子”差不多意思,以前也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之前,时常自我感动,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
近一年的修行,让我明白,我们最需要的是善待自己,只有善待自己,我们才有能力来善待他人,他人也才能真正地善待我们。他人对待我们的模样就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模样。
我不禁想到两个孩子。之前有老二时,为了避免让老大觉得有了弟弟,她受到的关注会减少,即使怀着孕,中午和晚上为了陪伴她,时常把自己搞的非常疲惫,但总觉得为了她的内心更健康,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以为自己的这种付出会换来孩子对自己的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可是事与愿违,在老大的身上,我看到了更多的“自我中心”,而这背后我又何尝不是促成她成为“自我中心”的推手呢。凡事先考虑她的感受,先考虑她的需求,一直把自己和其他人的需求至于她之下,她能不“自我中心”吗?
而反观老二,因为自己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来陪伴他,特别是刚开始几年,时常觉得疲惫。所以有的时候他希望我陪他时,我会说,妈妈现在有点疲惫,妈妈需要休息一会。我以为他会跟老大一样各种闹情绪,没想到大多数时候,他不仅会满足我的这份需求,而且经常表现的很暖心,比如说给我播放催眠曲,或者在门口守着我睡觉让其他人安静。
这两人的反差让我感慨良多,当你不把自己的需求当回事的时候,他人也很难把你的需求当回事。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一味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看见自己需求,同时也看见他人的需求,在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出现冲突时,能够一起来思考如何让双方都满意,或者至少如何尽可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即使自己最终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而做出了让步,对方至少知道了我们的需求。
就像每次出去吃饭,特别是吃西餐这种,孩子们很欢喜,但我总是不太习惯,所以时常都是从别处打包一份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再跟他们一起吃。
回到朋友关于亏待自己可以,亏待孩子不行。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可以怎么做呢?如果预算充足,那当然自己和孩子都满足一下;如果说预算比较紧,那是否可以跟孩子说明预算,然后一起想想如何能满足孩子和自己的需求,让孩子参与决策的过程,我想孩子是乐意的,而且我还发现当孩子发现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的时候,他们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