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圆圈正义》是罗翔老师的经典之作,书中记录了自己求学和人生道路上的经历与心得感悟。
罗翔老师相信各位简友通过视频平台都有所了解,尤其是“法外狂徒”张三的故事,更是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地传播,以风趣幽默的案例让一个个普通人了解到许多遥远的刑法知识。
我当初买回罗翔老师的《圆圈正义》,也是想在书中找找张三的案例故事,了解法律常识,毕竟这样的故事总比《刑法》要好看得多。
买回来后一直在书架上吃土,直到前几周闹书荒才想起来,翻开看看,居然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并不是一本“张三合集”,而是一本记录罗翔老师想法感悟的合集,买都买了,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下去。
每天看一点,后来感觉还挺有趣。有人说,人的一生,要多接触不同行业的人,多读不同行业的书,这样你才能遇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考虑问题。
昨天看完了本书,不能说十分推荐吧,但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罗翔老师从勇敢、榜样、道德、理智、尊严等几个方面以贴近我们生活的具体案例进行阐述,讲述一个法律人应该如何去为人处事,我总结下来是八个字——心存信念,言行有德。
为什么是这八个字呢?先来看看罗翔老师是怎么说的。
在《圆圈正义》的封面上,有几行小字:
我们能画出的圆圈总是不够圆,但没有人想因此取消圆圈。
确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徒手画一个圆,可以用圆规画一个圆,还可以借助电脑软件画一个圆,这些圆都是绝对的正圆吗?有生活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圆,完美的圆只存在我们的心中。
同样,正义也是。
你在心里回答自己一个问题,你是一个正义的人吗?
我们都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正义的人,但当我们真的面临一些事情或抉择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内心所谓的“正义 ”吗?
比如:江歌案。如果你是当时的刘某,你身处当时的情景下,你会作出什么选择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讲自己会打开门,会做出与案件中相反的举动。
但是我请你想一想,你现在是身处绝对安全的环境,然后去进行的想象和判断,如果你身处当时真实的情景下呢?你是否还有这份勇敢?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替刘某洗白,她后期的一些做法确实让人恶心。
我只是想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勇敢,也不是所有人都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正义。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跳河救人这样的见义勇为都是年轻小伙子去做,中年男人也有,但不多。为什么?
因为这些中年男人背后不是自己一个人,是老婆孩子,是年迈父母,甚至还有企业与员工。他不是不想救,也不是不勇敢,是万一有个好歹,自己的妻儿老小怎么办?公司下面几十甚至上百个家庭怎么办?
我说这些不是要我们不勇敢,我们仍然要勇敢,要坚持正义,只是勇敢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我们的信念,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正义的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难道不是正义吗?
当然,信念除了正义与勇敢,还有很多方面。一个人除了拥有信念还需要拥有很多,比如道德。
作为一个受到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相信没人不知道什么是道德。
在法律约束之外,还有很多事情是道德的约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你这个事情不违法,但是不道德。”
比如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她有没有违法呢?好像没有这方面的法律约束吧,你只能说她是破坏风俗良序,这个行为可耻,不道德。
近些年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道德绑架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年轻小伙不给大妈让座,被大妈指着鼻子骂;比如两小孩起争执,不论是非,先把大孩批评一顿,因为大的要让着小的;比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比较火的川大女学生诬陷农民工事件。
但是回头想想,我们自己遵守道德吗?或者说我们自己在谴责别人的同时有没有不道德?
就像书中说的:
我们很容易轻易对他人进行道德上的谴责,因为这能够满足我们想象中的道德优越感,甚至可以掩盖我们事实上的道德败坏。
原句有点绕,我简单解释一下。
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别人,因为这样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所以就涌现出了一批所谓的“键盘侠”,再比如川大女学生诬陷农民工事件,仅仅的一个怀疑,就可以给大叔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而这些习惯指责别人批评别人的人,是不是自己本身也有这些问题呢?是不是为了掩盖自己而故意唱的高调呢?
这个具体我是不清楚的,但书中还有一句话我印象比较深刻,说一个手指在指向别人的同时,有4根手指是指向我们自己的。
我们习惯站在事外去点评别人,在点评的同时有没有好好反省过自己呢?
当然,别人做得不对,你有权利帮他指出不对,但在指出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理有据地拿事实陈列阐述呢?而不是一味的谩骂和发泄戾气,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这些,但我从一些被网暴者的叙述中能够看得出来。
通过别人的事情来反省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正向循环的事情吗?
之前不是说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在万里之遥引起龙卷风,你不经意的一个善意举动或言语,也可能会改变某个人的一生。就像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一个善意的表扬,让我看书日记的习惯保持多年,让我受益十数年。
但有时候,许多善意的举动是发自内心的,可能你也没有在意。
就像高三毕业那个暑假,我借给路边陌生女孩20元,当时我身上也只有35元。包括后面在地铁站给丢钱包的大姐钱,我都是带着善意去的,我也没想着让她们还,也没想着会不会改变她们的一生,我只是想如果我或者我的家人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也能遇到这么一个好心人,就够了。虽然后面的一些经历,让我慢慢少了很多怜悯。我不敢说我自己是一个有德的人,但我从心里还是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像是电视中的非黑即白,生活是混沌的,模糊到你我分不清颜色,但只要心存信念,言行有德,我相信你的一生总会充满自己喜欢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