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命题,一旦提出来,会有一种“要命”感觉。
就像突然有人问你:“你读懂过一本书吗?”
如果你说读懂过,对方问你如下12345,你能一一立马回答出来吗?
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书中提到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看了这本书后,让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行动?
书中有提到哪些新观点?或是新概念?
这本书的解决问题的框架是什么样的?
不少人,并不能很好地回答以上问题。所以,有可能,你的阅读是无效的。
樊登老师在《读懂一本书》这本书里,给到了我们很多关于读书的思维与方法,让人受益良多。
一、首先,我们先自我检查一下,你有没有下面这些阅读的坏习惯或是误区?
1. 喜欢一边阅读,一边查生词,或是记笔记。作者并不提倡大家这样做,会破坏整个阅读的连贯性。可以在读完后,再去扫生词生字。
2. 看书时,喜欢把手机放旁边,导致阅读间断。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把手机扔一边,最好扔远一点,每天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看书,减少干扰。
3. 看书时,喜欢在书上画,但是,这对整本书的理解 ,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4. 认为读书无用。
5. 只读自己认为有用的书,其它不感兴趣的书,几乎不涉猎。
6. 认为读书是一件私事,不与人交流。
7. 认为自己一个人读的效果更好,而不愿意讲给其他人听。
应该有不少人,在以上选项中是能对号入座了。习惯好改,观念一形成,改起来就有点难。如,不少人觉得读书无用,是因为没有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些书的作者,是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是通过十几年的研究,才写出一本书的,这样的,尤其值得我们好好读一读。
我们也不能只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而应该尝试读一些,你暂时不喜欢读,甚至是读不太懂的书,这样,非常有利于拓展我们个人的认知边界。
二、如何读懂一本书?
1. 扩建你的理解力的池子:
有些书,你一时之间看不懂,是因为你理解力的池子太小了。譬如,你没有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你就很看难懂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所以,我们需要扩建自己的理解力池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不同学科的书,如管理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
读的书越多,门类越广,你理解力的池子就会越大,这样你看书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你看,有些人读书很快,并不是因为他的眼力比你好,而是因为,他理解起书本内容比你更快,故读书的速度也比你快很多。
2. 进行及时的自我反刍。
这是指看完一本书后,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将书温习一次。最好的方式,就是输出,你可以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你也可以做读书PPT,或是思维脑图, 加强自己的理解 。
3. 养成读书总结的好习惯。
可以参考一些名人读书法,也可以结合其他人的读书方法,整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每看完一本书,给自己做这个总结 。
三、如何解构一本书?
这一步,其实就是,在阅读完一本书后,你能剔出整本书的骨架。简单概括,涵盖以下几点:
1. 这书本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2. 作者是提供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3. 解决的具体步骤是?
4. 问题解决后,有什么意义或影响?
5. 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解构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读完此书后,我的读书笔记的内容中,除了以上几点,还增加了如下内容:
1. 本书提出了哪些新观点, 是颠覆了你的看法的?
比如,樊登在这本书中就提到以下几个观点,就让我比较触动:
(1)要走出阅读的舒适区,不能光一个人读,要交流,并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能否把握这本书的真正含义?
第二,我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把这本书表达清楚?
第三,我表达的内容,在别人是否能够顺畅理解 ?
(2)先学再有兴趣,而非要有兴趣再去学。
2. 作者提供了哪些新方法,是你以前没有试过的?
(1)如何快速训练自己的讲书能力?——在读完一本书后,讲给身边的人听。
(2)如何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多看优秀的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
(3)如何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能做到先学再有兴趣;不再局限于某一类型的书; 经常读一些不想读或是读不懂的书。
3. 作者提到了哪些新概念,是你以前没有听过的?
在阅读《读懂一本书》的过程中,我列出了以下概念,是我平时没有读到过的内容:
(1)什么是反脆弱?
(2)什么是多向度的人?
(3)沉浸式学习/观光式学习
(4)邓鲁-克鲁格效应
(5)观察性事实,哲学性事实。
(6)无知之错/无能之错
这是我看得相当认真的一本书,也大概参照了作者本人提到的读书方法,并添加了一些自己的的内容。
整本书的思维导图附上,或许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