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阵子在公众号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四川有个80多岁的老太太坐车到成都看病,但她的坐票没有买到终点站所以在途中被主人给请了下来,因此老人家的女儿面带微笑礼貌性的请求对方,想让对方让个座却遭到拒绝,于是就对方破口大骂并感叹说现在的年轻人缺乏爱心,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可做为主人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很憋屈——自己坐自己花钱买来的位置难道错了吗?
2
像这样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讨论拒绝让座是对是错,我们来站在老人家女儿的角度看待问题。礼貌的请求别人给自己母亲让座并没有错,但当遭到拒绝后就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这就做对了吗?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是分内事,什么是分外事。分内事是指义务,分外事是指贡献。别人做义务性的事时应该要求别人做了没奖没做要惩罚,而当在贡献时则是做了有奖没做不罚。
3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安徽有一所大学为了倡导学生文明礼貌,就在食堂门口贴了了一张公告:如果你在打完饭时能够微笑地对阿姨说“谢谢,您辛苦了”等礼貌用语,就可享受饭菜的半折优惠。但事实上,这项措施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呢,我细思了一下,越想越觉得此事不对劲,我要是用心礼貌,我就不需要你的特价,可如果我要是要你的半价呢。我就不可能是真心礼貌的,对啊,倡导一件走心的事怎么可以诱之以利呢?
另外,这件事还有一处不可取的地方,就是校方没有分清什么是义务什么是贡献,推广文明礼貌没有错,但礼貌不应该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和应尽的道德义务吗?当校方把礼貌与利益挂钩时礼貌就变了质。而前面老人家的女儿被拒之后的失态就刚好说明她只不过是把礼貌当成她虚伪的表演和谋取利益的工具罢了。
4
有句老话说,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句话并不无道理,“帮”本身就是一个贡献性的行为,别人有权利拒绝。
美国曾经有一个汽车租赁公司,为了下一位客人租的都是加满了油的车就要求上一位客人在还车的时候必须把油箱加满否则罚80美元,但是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客人为了不再去一趟加油站情愿罚款,同时也因客人总是被罚款导致公司生意不景气,后来领导改变措施——客人每次还车时如果油箱是满的则奖励80美元,同时提升租赁汽车的价格,但这一次不但每次客人还车时油箱是满的公司的生意也变好了。
5
这是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客人还车把油箱加满本来就是一件贡献性的事,人都是有善心的,但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乐意自己在做贡献时看到回报。客人把油箱加满时有奖励,他觉得自己帮助别人是有回报的所以他乐意去这么做,但当他不做你反而惩罚时他对方就会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所以,当我们在请求别人时,应该把希望对方做的事分成是对方的分内事还是分外事,分内事就是义务,做了没奖没做要罚。有些大公司为了让员工上班不迟到就出措施说准时有奖,但一旦措施取消不但爱迟到的员工继续迟到原来不迟到的员工也迟到了,原因就在于上班不迟到本来就是每个员工应尽的义务,领导这样奖励员工反而就会想——我凭什么要上班准时!至于分外事呢,就是贡献,做了有奖没做可谴责,如果我们能这样去请求别人,或许就不会像前文说的老人家的女儿那样失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