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近年来可以说是一个热词,无人不赞赏,无人不推崇。但是,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我对这个词其实并没有太多好感。顶多,这只能算是一个中性词,对于做科研而言,它属于最基本的素养。有了它,可以使人不至于太容易被表面的东西迷惑,但是单凭它,是很难做好科研的。简言之,“批判性思维”是做好科研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不论批判性思维针对的是自我,还是他人,在整体观感上属于破坏性的,以质疑为根基。科研人员经过数年的训练,大多数人都可以较好的掌握这项基本素养。但是,很显然,破坏不等于建设,你能够质疑或者批判疏漏之处,并不代表你有能力去弥补疏漏。
科学交流中(读论文或学术会议),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质疑甚至批判他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但是情况是,你以为对方真的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足吗?很显然,经过多年训练的科研人员一般不会在逻辑上犯十分重大的疏漏。真正缺乏的只是多样化的视角而已。所以,一个好的提意见的方式,应当是建设性的,即提供不同的观察和解读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