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中国机长》,昨天又重新看了一遍《萨利机长》,同样是空难的传记类电影,但是这两部电影是不能拿到一起去比较的,他们之间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叙事手法或者是价值核心,都是有很大不同。
萨利机长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在飞行至大约850英尺的高度时,突然出现一大群飞鸟,撞上了刚刚起飞三分半钟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飞机,飞机上两翼的引擎都因遭受鸟击而失去动力,机长萨利立即向机场控制塔报告,机场方面随即指示飞机折返纽约拉瓜迪亚机场。但因为飞机速度太快,高度太低,萨利机长发现飞机根本无法掉头返回拉瓜迪亚机场或者是新泽西的泰勒伯勒机场,在做了所有努力之后,萨利决定避开人烟稠密的纽约市区,紧急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在机长的操控下,飞机成功降落,创造了全员完好无损的奇迹。机长萨利也一举成为了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
相比于《中国机长》的故事原型,这个故事好像更简单。从起飞到迫降不过短短六分钟,而机长从事故发生到做出反应,仅仅只有三分钟。这个时间太短了,短到根本无法给飞机上的乘客添加任何戏剧反应,短到你就算每一秒都是慢镜头都撑不起一个电影的地步。所以导演另辟蹊径把关注重点放在了机长萨利·萨伦伯格的身上。
拯救了飞机上所有人的萨利成为了英雄,但是他却面临着,航空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按我们想,这肯定是个值得载入史册,皆大欢喜事啊,肯定会拍成正能量啊,但是导演却偏偏不。
在事后的机器模拟实验中,1549号航班被认为是可以安全返回机场的,而不是进行“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水面迫降。如此一来,萨利的做法,就被质疑是错误的,是他把所有人带到了危险的境地。
从英雄到罪人可能只在转眼间。
但是在听证会上萨利慷慨陈词的说服了调查组,在重新加入了人为考虑时间之后,事实证明飞机根本无法飞到任何一个机场,最好的选择只能是在哈德逊河降落,萨利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经历过911事件的美国人,飞机、事故、纽约,几乎就是心灵创伤的关键词,这使得美国所有艺术作品中都有一种强烈的执着,在美国大片里飞机被劫持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就连总统的飞机都不安全(空军一号),而发生在哈德逊河上的这个真实事件无疑是对美国人心理上是个很大的抚慰。
影片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过多的表现动作特效场面,整个事件翻来覆去讲了两遍,但加一块也不过十分钟左右,整个电影的重点放在事后,讨论机长是否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影片的核心也就是在讨论,萨利机长的举动,是英雄,还是骗子。
其实对于《萨利机长》和《中国机长》这种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传记电影来说,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结局是注定的,无论你怎么朝着过程里添加调教,也无法改变这盘菜的最终样子,你能做的只是让他好吃一点。《萨利机长》通过汤姆汉克斯的精彩演绎,塑造了一个默默无闻式的英雄,他更专注于人性的审问和思考,当你作为一个机长,身上肩负着155人的性命,那时候你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