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杭州龙翔桥服装市场改扩建后开始招商,杭州有两个服装市场,还有就是四季青服装市场,以批发为主。龙翔桥因为在杭州最热闹的市中心延安路靠西湖边,主要以零售为主,所以历年来生意都是好。我得知这消息后马上告诉了舅姥他们,他们立马飞回来一家买了一个店铺。装修后马上找了个售货员看店,再去广州进货就开干了。我则每天下班后去龙翔桥帮他们收钱对账。其实我也明白那种店铺买一个就算自己不做躺着收租都比工厂上班好上几倍几十倍。可我还是无动于衷没有打算也买一个。 我知道我如果也要买一个的话,舅姥他们是会借钱给我的,一则老婆和他就两兄妹,二则舅姥和他老婆都是我高中同学,三则他们平时都在深圳做生意,这边是需要我帮他们管理的。还有这边买店铺本就是我提供给他们的信息。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开不了这个口问他们借钱买个店铺,最主要是我自己心里没有做出离开工厂的决心吧。
晃晃悠悠就是九九年,那是工厂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效益不是太好,很多的活开始外包,我依旧在上班。九九年春天的时候,我记得那天周六车间搞活动,车间里一百多号员工都在杭州植物园喝茶打牌。间隙时车间主任把我叫到一边问我要不要去日本,我一下子惊呆了,这是天上砸了个馅饼来了。我们工厂属于大中型企业,有两千多员工,本身就是国企改制过来的,每年都有一个两名额到国外进修,去学习外面的机床操作和管理经验。出去的要求是各方面表现优异,大专文凭以上。出国后的待遇是国内工资照发,国外工厂的工资也照发,以九十年代的物价国外的工资就是妥妥的高收入。而且待一两年回来要不就是技术岗位要不就是管理岗位,总之是不需要每天油腻腻的去操作机床了。
我没有想到这么好的事情会轮到我头上,忙不叠说好的好,能出国对九十年代的社会来说是无比荣耀的事啊!
事情过了一个多月就出现问题了,同样是车间主任某天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的名额被别的车间的人顶替了。我没有说话,心情低落的不行。当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问过小哥,要不要去送点什么?毕竟这么好的机会。小哥说这肯定要送啊!可是我在不知道送什么也不知道送谁的情况下一直拖,最终名额拖没有了。我怪自己的优柔寡断,也怪这个社会的现实。只是总是没有想明白社会到底是要怎么混才好。
几个月后我去了老总的办公室发了几句牢骚,然后就离开了工作了十年的工厂。那时我女儿刚刚出生才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