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五节 利以贯之(正文)

义利之争,是春秋战国时期所无法绕过的问题。

春秋战国之际,一方面400年的周礼制度作为一种传统力量的积淀还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仁义作为一面旗帜仍然固执的发挥着统治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上下移位,朝不保夕,政局动荡,各诸侯,各大臣以自己的力量争霸问鼎,逐鹿中原,国家、社稷、君主的生死存亡是最大的利害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因此,功利主义在春秋战国盛行一时。

毕竟当时的天下,世无一尊,诸雄争霸;土无定主,士择君而投之。

有一部分人固然是为了理想与信仰,但不可否认大部分更多是为了功名与利禄。

儒家对这种现象,批评尤为严厉。

孔子重义,故曰:“君子喻于利,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在这两句话中,“利”与“义”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但君子贵义,正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但你若要问儒家为何如此,必答曰:理应如此,孔子所有的动机,皆不外乎一“义”字耳。

但儒家思想也有其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儒家高谈仁义道德,提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譬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生的终极目标则是“止于至善”,却并不问为什么。

墨子重实用,故追求“为何如此”,而如被问及为何需要“义”时,必答曰:利也。墨子思想的所有根据就是一个“利”字,有利与否也是墨家划分善恶的标准,功利主义的倾向非常明显。

在两千多年之后,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认为道德以及法律的目的在于追求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其与墨子不谋而合,如若墨子遇见必然会引为知己。

在儒家看来“乐以为乐”,但在墨子看来则不然,如若不知“何故为乐”,则如何能知是否需要乐,或者如何“乐”?譬如建一所房子,在墨子看来,只有知道为何要建房子,即“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才能知道如何去布置房子,如何建好一所房子。

万事均要问为什么,才能找到“应该”与“不应该”的标准,也才能分清是非善恶。

孔子的义不仅排斥利,而且也不以任何事物为目的,义本身就是目的,就是最高的善。

在这一点上,墨家处理的比儒家高明很多。

墨子首先肯定了个人之利存在的合理性,然后说明个人之利只有在天下共利中才会实现。

墨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主张就是为了富民安国这一具体目的,这也是墨家认为最高的善。

只有民富国安,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和欲望才有其实现的可能。

墨子强调互利,这种互利,就是墨家认为的义。

墨子贵义,是以“天下之利”为目的的,墨子的义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但这种功利目的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小利,而是要求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间大利。

墨子看来,行义的这个最终极的原因必然是“利”。

为何行义,盖因有利于民也。

当然,此“利”非蝇头小利,乃人生之利。

故《墨子·贵义》篇云: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又说“义,利也!”

《墨子》各篇也都是以正利主义为核心,以上利天,中利神,下利人的三利观为主要内容。从脩身存士,到尚贤尚同,以至节葬节用,甚至非儒和明鬼,都是基于正利的价值逻辑来考量利害、演绎墨义的。

一言以蔽之:墨子之道,利以贯之。

由此可以理解墨子为何多反对儒家主张。

墨子思想之根据在于“利”,故在其看来,国中所有的政策只有对于百姓有利才有价值,也才是一个好政策,而百姓之利莫大于百姓之富庶。故《墨子·节用上》云:

“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而省去无用之费,因而足以加倍。”

圣人之治,在于“天下可倍”,万事于民有利方可行之。于民而言,最大之利莫过于富庶,所以任何对百姓的富庶没有直接的好处或者有害处的行为,则当废弃。所以,我们应该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故《节用中》云:所以古代圣王定下节用的法则是:“凡是天下百工,如造轮车的、制皮革的、烧陶器的、铸金属的、当木匠的,使各人都从事自己所擅长的技艺,只要足以供给民用就行。”而那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更有利于民用的,圣王都不做。

古代圣王制定饮食的法则是:“只要能够充饥补气,强壮手脚,耳聪目明就行了。不穷极五味的调和与气味芳香,不招致远国珍贵奇怪的食物。”

古代圣王制定做衣服的法则是:“冬天穿的天青色的衣服,轻便而又暖和;夏天穿细葛或粗葛布的衣服,轻便而又凉爽,这就可以了。”其他种种只增加费用而不更加利于民用的,圣王不去做。

又云:“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盖当时之社会多铺张浪费之风,墨子以“节用”治之。

吾人亦应自省。

同理,吾人亦当“节葬”。《节葬下》云:

假使仿照他们的说法,采用他们的计谋,若厚葬久丧确实不会使贫者富、寡者众,不会使危者安、乱者治,这就是不仁的、不义的,不是孝子应做的事,替人谋划者不能不阻止他去做。仁者将谋求在天下除掉它,相互废弃它,并使人们非难它,终身不去做。

而墨子认为厚葬于求富、求众、求治皆无益处,故需去之(见《节葬下》)。儒家仿周礼,效仿先王之道,认为需要按照等级制度埋葬死者,而墨子则不然,认为只需“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即可。墨子主张节葬短丧,皆因其无利于民。这里便可看出儒家与墨家在观念上的区别,儒家认为应该恢复周礼,尊重贵族等级,而墨子则多着眼于普通大众。

同理,吾人亦当“非乐”。《非乐上》云:

今天下士君子,请当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

在墨子看来,乐之一物“亏夺民衣食之财”:制造、演奏音乐都需要大量劳力,不仅浪费财务,而且影响生产,且欣赏音乐时影响君子听政,干扰政务。于民毫无益处,故需“非”。盖因音乐为情感产物,故在极端的“功利主义者”墨子眼中一文不值。

当然,墨子在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不仅仅是因为其铺张浪费,还因为这些无用之物影响了人民生产。《七患》云:“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子之所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了不节也。”若无生产,则“节”之一字毫无意义。在墨子看来,只有首先重视生产,而后做到“节”,则人民富庶之日可望也。

对于墨子的诸多观点,庄子虽说:“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却又不得不感叹:“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此评价可谓中肯之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