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教育行走的美仁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福建诏安的陈秀玉,大家口中的小尘老师。
我的教育行走从2015年第1届就开始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我都没有到现场,但也积极学习、用心感知着,沉淀后写的《 “教育行走”,如何破冰?》还被《教师博览》编辑选上并发表。
从2015年开始,我也开启了我的教育行走志愿者工作,到现在,整整8年了。不管是否有条件抵达行走现场,几乎每一届,我都是深度参与者。从教育行走的前期宣传、营员征召,到教育行走的现场活动报道,再到活动后的活动感悟收集分享,延伸学习……教育行走中琐琐碎碎的事丰富着我的生活,促进着我的成长。我也破格成为教育行走痴情奖8位获得者之一。
我自己做着志愿者,也常常根据活动所需,征召着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一起做事,一起享受承担即成长的幸福感。
这边特别说一说我们的教育行走公众号编辑。
我们教育行走的公众号——"醒走者",原来是叫"行走拓宽世界",是在2016年8月1日建起的,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张文质老师的《教师的“微革命”》。再过几天就是七周年了。
在这七年里,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编辑,大家尽职尽责,尽己所能把每一篇文章打扮精美地推送。又因为有各种各样更重要的事务而离开,成为另一场域的核心人物,比如我们的普利辉老师、蒋铭国老师、赵健汝老师、王莉莉老师等等。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再说说"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2020年因疫情我们教育行走从线下改为线上,这三年来,我做了一个教育行走的延伸活动,也是陪伴老师们成长的一个常态化的活动,就是在行走预热分享时经常有美仁提到的"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的日更写作活动。
到现在已经举行了三期。 第1期有14位老师挑战成功,第2期有44位老师挑战成功,刚刚结束的第3期,有47位老师完成挑战。
有9位老师连续3期完成了挑战任务。
老师们的接龙打卡,几乎有一半是在晚11点后发布的,能坚持下来的老师都不容易,但活动结束时,大家都为自己的坚持感到不可思议,感到自豪。
普利辉老师说:虽然感觉质量不是很高,但是写了,记录了,也留下了一些美好的教育教学瞬间和思考。
汪韵琴老师说:一看这个数字确实蛮大的,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开始真的没想到自己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只是因为自律性太差,加入这样的活动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坏毛病。没想到慢慢地日积月累就有这样一个大的数字。
牛桂玲老师说:能连续三年挑战成功,其实正是这么一群人互相督促、鼓励着也推也拽的结果,这时真切体会到“一群人才能走得远”的道理。
因为这个活动,我也在简书拿到了1000天的日更徽章,完成了100万字以上的碎碎念,我的写作正从量的改变向质的飞跃精进。
在大家的强烈呼吁中,我们准备在今年8月1日开启第4期挑战活动。张文质老师说:"笨鸟先飞,重要的不是先飞,而是一直在飞。"如果你也觉得读写很重要,欢迎加入我们。一起相伴而行,一起对抗惰性,坚持读写,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粒尘土也有她的光芒,这是我师父曾为我写的一篇短文的标题,我一直把他作为一种期许,认真做事,努力发光。今天我也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哪怕你微不足道,你也可以发出自己微弱的光芒,兴许就有人被你吸引,被你影响,被你照亮。
我的分享就到这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