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心理,带好班》第一部分读后感——注意力训练方面

注意力是一扇窗,知识的阳光只有透过这扇窗才能够抵达我们的心灵,这是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关于注意力的形象比喻。注意力品质有差异,也就决定了时间利用的差异,一个学生若能有宝贵而优质长效且稳定的注意力,也就有了搞好成绩的大杀器。在本书中,殷老师展开以他所带的蜗牛班活动训练实录,前期准备先是主题周记写作,阅读材料选一个角度,举例分析注意力的重要性,谈如何提高它。接着用一种“病历诊断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将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分别从病名,病症,病因,治疗方法这些方面展开讨论。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课堂讨论气氛也会非常热烈。最后,学生自创金句,老师筛选出10句贴在教室外墙,自豪感让学生的兴趣暴涨。这些前期准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引发学生行为的改变。在训练进阶阶段,殷老师通过班会进行认知重构以及自我监督与同伴互评,利用课前三分钟以及放学后五分钟进行舒尔特表训练学生注意力,再通过积极目标,“三定法”(定向、定量、定时)以及课堂监控表(注意力监测以及同伴监测)进行强化。当然及时反馈、奖励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上课要集中注意力,但是却没有告诉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更没有训练过学生的注意力,这本书让我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有意识去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