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美食中,陕西大荔县的“九品十三花”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一场味觉的盛宴,更是一部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饮食传奇。
父母今年春节在大荔县X养老院,定居兰州的弟弟和定居西安的我,携全家回大荔过春节,定居县城的妹妹尽地主之谊,每天安排我们远道而来的兄弟全家吃大餐:初一红火火锅,初二团聚吃席,初三九品十三花。特别是“九品十三花”,是大荔的特色,必要提一下。
关于“九品十三花”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个温馨的故事。相传600多年前,大荔一户农家为儿子筹备婚礼,却因家境贫寒为摆宴席发愁。村里一位厨艺精湛的农妇巧用自家的蔬菜和家畜家禽,精心烹制出十三个凉菜和九碗热菜。宾客品尝后赞不绝口,询问菜名,农妇急中生智,称之为“九碗十三花”。“九碗”寓意长长久久,“十三花”象征娶到如花般的媳妇。此后,这一独特的宴席形式便在大荔民间流传开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品”代“碗”,演变成如今远近闻名的“九品十三花”。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它起源于盛唐宫廷御宴,经民间不断改良,成为如今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踏入大荔的X五谷食坊,九品十三花的用餐体验从一开始就充满仪式感。开席前,主人会以茶待客,桌上摆满四盘干果、四盘水果和中间一盘甜点,摆出四方形,寓意“事事如意”“四季来财”,代表着对宾客吉星高照、步步高升的美好祝福。
正席开启,首先登场的是“十三花”,即十三个凉菜。这十三道凉菜堪称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不仅是开胃的前菜,更是展示厨师精湛技艺的舞台。其中,最具大荔代表性的有水磨丝,这道菜对刀工要求极高,需将猪耳切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丝,搭配炸花生米等,口感丰富,清爽解腻。油炸豆腐丝金黄酥脆,豆香四溢;麻酱精肉裹满浓郁醇厚的麻酱,咸香可口。再加上红萝卜丝、莲菜、海带、石花菜、海发菜等,荤素搭配,色彩斑斓,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而且,食客还能根据个人口味,在专属的汁碗中加入酸、辣、咸、淡等佐料,蘸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待宾客们浅酌畅谈,氛围渐浓时,主菜“九品”热菜陆续上桌。这些热菜融合了大荔的特色与风味,每一道都蕴含着独特的寓意。带把肘子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精选五花三层肥瘦相间的猪前肘,先将皮剖开,剔去腿骨两边的肉,方便摆盘。入锅煮至七成熟捞出,涂抹料汁,装碗后上笼旺火蒸制。两个多小时的蒸制,让滋味浓厚的酱料充分渗入软烂的肘子中,上桌时香气四溢,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承载着主人对贵客的深情厚谊。烩鱿鱼鲜香爽滑,酸辣肚丝汤酸辣开胃,生汆丸子鲜嫩多汁,蜜汁轱辘香甜软糯,每一道菜都令人回味无穷。
除了热菜和凉菜,九品十三花还少不了丰富的主食。手工花卷麦香浓郁,千层锅盔夹辣子香辣过瘾,燕麦面皮清爽可口,野菜窝窝头充满田园气息,为这场盛宴画上圆满的句号。
2018年,“九品十三花”被评为“中国菜”之陕西十大主题名宴,还走出国门,赴奥地利参加维也纳陕西美食文化节活动,让世界领略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这道传统美食不仅是大荔人招待贵宾的重要方式,更是陕西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前来品尝,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
注明:此文章用AI所写,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修改,效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