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是 美丽中国 :
“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基本理念。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本期分别从法律、新闻传播、经济、旅游、教育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美丽中国”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生态环境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新尺度,实现生态安全就是践行国家总体安全观。第二,"绿色化"代表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抉择,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制度依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扬弃与超越。第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取向在于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命共同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绿色发展,坚持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相统一原则助推生态治理,坚持将"生态共生"理念融入现代化建设之中。
[1]郭子俊、杨爱华.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J].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北京社会科学. 2021,(09):23-30
|2|【新闻传播学】
央视《美丽中国·我的家》系列报道叙事策略分析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动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途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实现绿水青山,也要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生态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谐共赢。《美丽中国·我的家》系列报道以景先行,以人支撑故事,以评论升华主题,全方位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2]王晨燕.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J].央视《美丽中国·我的家》系列报道叙事策略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3):105-107+115
|3|【政治】
“美丽中国”何以可能?
——基于资本逻辑语境的阐释
摘要:"美丽中国"何以可能?这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理论问题。将这一理论议题置于资本逻辑的语境中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二者存在深刻的辩证关联:资本全球化及其生态后果是"美丽中国"命题得以凸显的基本历史语境与历史前提;资本自我扬弃所带来的生态逻辑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与动力支持,驾驭资本的生态逻辑是实现"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辨析"美丽中国"与资本逻辑之间的耦合关系,有助于澄清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存在的"拒斥论"和"一致论"的片面认识,从而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秦慧源.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美丽中国”何以可能?——基于资本逻辑语境的阐释,东南学术. 2021,(02):19-26
|4|【教育学】
基于“美丽中国”理念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摘要:构建"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战略,也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文章提出准确把握时代诉求,重塑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多方形成教育合力,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建构高校生态文化,提高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共同致力于实现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助力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4]王逢博.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基于“美丽中国”理念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04):79-80
|5|【旅游】
“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旅游吸引力研究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概念以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美丽中国"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将逐步成为中国分享给世界的国家形象,对国际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文章在分析"美丽中国"国家形象与国际旅游吸引力关系的基础上,阐明"美丽中国"国际旅游吸引力特征,进一步研究了"美丽中国"国际旅游吸引力要素,构建了"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吸引力模型,并探讨了其实现路径。
[5]魏卫.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J].“美丽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旅游吸引力研究,社会科学家. 2020,(09):8-14
|6|【文化学】
现代乡村水墨画鉴赏与农村文化艺术传播
——评《美丽中国:特色的乡村》
摘要:<正>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艺术代表,其创作历史悠久,经典佳作频出,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是当前研究传统国画艺术的重要代表。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充分发挥现代乡村水墨画艺术的应用优势,完善农村文化艺术传播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优势。本文结合《美丽中国:特色的乡村》一书,分析现代乡村水墨画鉴赏与农村文化艺术传播的内在关联,探索现代乡村水墨画鉴赏与农村文化艺术传播的价值与路径,以期为当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支持。
[6]赵丽平.河北美术学院[J].现代乡村水墨画鉴赏与农村文化艺术传播——评《美丽中国:特色的乡村》,热带作物学报. 2021,42(01):339
|7|【经济】
中国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文化地理的视角
摘要:基于文化地理的视角,以农业农村部2014—2018年共评选出的670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区的维度分析中国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布不囿于行政区划或者自然地理分区的界限,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文化区特征,形成"面状集聚"与"链式集聚"的空间分布状态;(2)美丽乡村的集聚化趋势日趋明显,且集聚重心呈现整体往东偏移的态势;(3)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异特征受到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区域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条件以及"非遗"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经济驱动和文化驱动的影响。鉴于此,本文提出以农民的家园建设为立足点,以民族精神文化家园建设为愿景,打破行政区划,联结文化同源的美丽乡村,探索文化区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推进乡村文脉传承与乡村振兴。
[7]吴志斌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J].中国美丽乡村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文化地理的视角,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8):47-59
|8|【法律】
我国现行林业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美丽中国视域下的森林法创新研究》
摘要:<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及过量的污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传统工业文明所产生的现实问题要求人类必须认真反思自身的行为和发展方式,否则生态环境问题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困境,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宏观角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发展时期。森林是大陆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是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科学、系统的林业法律法规是我国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因此,我国林业法的规划和实施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8]曹富强.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J].我国现行林业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评《美丽中国视域下的森林法创新研究》,林业经济. 2021,43(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