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同坐同一趟车回家,一行三人,公了挺长一段路。途中她们聊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什么写字板啦、网球班啦、钢琴班啦,一说一堆,我听着内心直感慨养儿之不易。说着说着,一同事突然转向我,说了句:“你都没有养娃的焦虑吗?”这问题问得我有些突然,思考了两秒我回答说:“你说的焦虑是指什么,我们家目前零岁,要说焦虑,我只担心她吃不好睡不好,只要不生病一切正常,我就很满足了。”听完我的回答,同事说了句:“好羡慕你。”而后就没再继续这个话题了,大有一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后来听她们继续聊娃教育问题时我又认真斟酌了一下同事刚刚的问题,意识到同事说的大概就是启蒙问题,为自己的后知后觉,我感到有一点尴尬。但她所谓的启蒙又是指什么呢?
没有进一步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我仔细考虑了自己的指导原则。对于一个尚在咿咿呀呀,开始学话期的婴儿来说,我每天跟她说话,保证足够的输入量,在此基础上,关注她情感上的分离焦虑。这对我来说吃睡以外,做到这些我其实觉得足够了,如果说我有什么希冀,那就是她健康成长,长成一个活泼爱笑的小朋友就可以了。就目前来看,她还算健康,虽然瘦小,而且很爱笑,整个单元见过她的人都喜欢她见人一脸笑。最重要的是她可以跟人笑跟人玩但不轻易给抱,自我意识比较强。吃睡虽然算不上好,但食量不大却不挑食,睡眠不多但精力很好。吃睡问题一度让我很是焦虑过,但现在我也接受了个体差异的事实。继续这么成长下去我也心满意足。
养娃很多时候就是心态的问题,心态好,佛系一点不见得就怎么样了。但如果心态不好,一路上都比比比,那大人不快乐,这种情绪终归是会让孩子感受到的。由此,不过度焦虑可能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一种健康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