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孩子问的一些问题,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提问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并让孩子参与到实验中?以下例子给了我们生动的答案:
两年前,小儿子凯安对那些飞进屋子、破坏家庭聚会的蚊子深恶痛绝。他问我为什么上帝会造出这种毫无正面存在意义的生物。当时正沉浸于大富翁游戏的我们没有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我们没有简单地跳过不提,而是将其记在我们的思考“停车区”,就是将所有目前没有机会讨论的问题集中在一起,等到之后有时间了再统一解答。之后,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任务被分派给了凯安和我,从而引发了我们俩之间的一轮讨论。
首先,我们质疑了“蚊子没有正面作用”这一假设,于是先着手寻找能支持或是明确反对该说法的资料。经过一番查询之后,我们发现,蚊子对于植物的授粉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它们在食物链上是其他昆虫和青蛙的食物,蚊子的灭绝会破坏食物链,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这两项数据首先推翻了“蚊子没有正面作用”这一假设。让人惊讶的是,调查还揭开了我们之前并不知晓的事实。比如说,之前我们以为世界上就存在一种蚊子,但其实世界上蚊子的种类超过了3500种,而会叮人的蚊子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且这些都是雌蚊子。我们之前还假设蚊子之所以叮人是因为它们将人血当成食物,这一认知也在调查中被推翻。原来蚊子叮人是因为它们需要血液中的蛋白质分子进行产卵,而最佳血液并不是来自人类,而是老鼠或水牛。然而,城市中人类的数目远远超过老鼠与水牛,所以它们选择叮人类。蚊子叮人之后,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痒,是因为蚊子在吸血时唾液会混在血液里,阻止血液凝结,这样一来,蚊子便能吸取足够它们产卵使用的血液。之后人体肌肤的免疫系统启动,保护我们免受这些外来物的入侵,从而产生了痒的感觉。这也就推翻了之前“蚊子的叮咬只会带来负面作用”的认知。
在整个查证分析的过程中,凯安一直都兴致盎然。虽然他提出的“蚊子无用论”被推翻了,但在求证过程中,他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为什么其他的昆虫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雌蚊子非要选择这种方式产卵?为什么蚊子不叮咬其他生物呢?这些问题又引导他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总之,关于最初的问题,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蚊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于是我们决定想一个万全之策将蚊子赶出我们家,妥善处理那些飞进家门但并非一无是处的家伙。这次调查之后的夏天,凯安与我找中医进行了一次拔罐治疗。因为凯安身上有湿气,拔罐后他的皮肤上出现了黑色的瘀血。凯安记起来,他的研究并没有涉及蚊子吸食人血后遗留在人体身上的唾液与人体皮肤之间的反应。他很好奇能否在被叮之后马上把蚊子的唾液吸出来,这样是否能够及时避免蚊子唾液与人体产生反应,不再让人产生痛痒的感觉。他向医生讨教了自己的想法,医生回答说,虽然他没有试过,但是他认为这个方法很可能会奏效。于是我们向医生购买了一套拔罐用具来实践凯安的想法——拔出蚊子唾液。医生卖给了我们一副小型拔罐器,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使用。回家后我们就开始实验。令人兴奋的是,这个办法真的见效!
凯安用拔罐的方法来制止蚊子的叮咬带来的痛痒感,整个过程他切实遵循了科学的实验方法:首先提出一个假设,随后制定步骤来检验这个假设,而最终的实验证实了他假设的可行性。这个结果让我们很兴奋,因为从假设到求证的这个过程让我们体验到了科学的乐趣。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例,而且不能证实对每一个人都有用,但我相信在生活中了解和学会应用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一生受益。
一个小小的蚊子叮咬问题引导着全家走上了科学探究之路,并找到了一种解决这种恼人问题的科学方法。如果我在一开始只是制止孩子的抱怨,简单地递给他一瓶清凉油,将他的问题视为对蚊子叮咬的抱怨而已(虽然一开始我确实认为他是在抱怨),那就不会有之后一系列的学习和调查了。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抱怨被我不以为然地忽视了,只因为我和他爸爸没有那么多时间亲自引领孩子们利用这些可学习的机会。说到这里,也许有的父母会有疑问:这样的学习对于提高凯安的学习成绩有帮助吗?这能体现在他的大学申请表格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这么做对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细微观察生活的能力绝对有所裨益。至少现在,我们找到了一种解决蚊子叮痒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