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少说话是符合自然之道的。所以,狂风不会持续地吹一个早上;暴雨不会持续地下一整天。谁造成了这些现象呢?是天地啊。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天地尚且不能持久得保持一种特别的状态,更何况一个人呢?所以想要求道的人,他的心态就是认同道的;想要修德的人,他的心态就是认同德的;失德的人,他的心态也是认同无德的。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想要求道的人,道也会向他靠近,乐于得到他;想要修德的人,德也会向他靠近,乐于得到他;认同失德的人,无德也会乐于得到他。(一个人不值得信任,才会有不信任的事情发生啊!)


本篇还是存在多重含义。

首先作者先聊到了“持久”的概念。过于强求的状态是没办法长久的。如果你看过被张拉久的弓,就会发现,弓会变形直到无法恢复。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压之下,就会自行崩溃或者迁怒他人。只有张弛有度才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这是天地之理。

第二层讲到了人的相性问题。人和自己的选择是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为什么说要系好自己的第一粒扣子,就是因为在人进入行为之初,并不能完全主观地做出理性的判断,在进行选择后就会进入这样的循环:

我做好事,所以我认可做好事,所以做好事我会获得快乐,然后我会做更多好事。

我锻炼身体,所以我认可锻炼身体这件事是对的,所以锻炼身体会使我获得快乐,然后就会做更多锻炼。

我小偷小摸,所以我不认为小偷小摸是错误的,然后我就因为偷盗产生了获得感,然后就会进展到变成大偷大摸。

因为这样螺旋上升的发展,人的主观判断和客观结论会相互促进,终究在一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钻越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