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姜思达曾经在采访金像奖影后春夏时,问她“人生安安稳稳地过不好吗?”
春夏立即回答:“当然不行啊”
“我就是要这个世界上有一束光是为我打的,我就是要有一个舞台是为我亮的,我要这个世界上,有人是为我而来的。那非常非常重要。”
一如春夏所说,她就是希望有一束光是为她而亮,在优秀与平庸之间,她选择努力优秀。
她要的不是那些大家踮踮脚就能看到和获得的风景,而是那些因为追求优秀,选择少人走的路而为她而存在的风景。
正是这些风景,才更能提升和成就她的阅历、眼光、思维,甚至是生命。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初中老师便告诫我们这句名言,那会,班里的男生就反驳说:“我就是甘于普通,我觉得一般一般的状态挺好的,能吃能喝。”
升学几年后,我听说他进了戒毒所,我想起他总是懒洋洋地上学下课的样子,了无志趣。
满足现状实在简单,但却也容易让人滑入生命的空虚;追求优秀,才更能让我们保持向上的热情。
二、
从前网上总是流传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但,流传着流传着,就变味了。许多人理解为“既然优秀是一种习惯,我又没法那么优秀,那还是算了吧。”
我室友可可就是这样子的人,她体重两百多斤,皮肤还有些黝黑,坐在凳子上像个黑色的气球,但又不怎么运动,时常待在宿舍里,点外卖吃。我们拉她一起去吃饭,她也不愿意出来走走。嘴边常挂着一句反驳的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关我屁事?”我们无奈,难以辩驳。
当我读到亚里士多德的原文,我豁然开朗。
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原来,亚里士多德并不是暗示我们优秀和平庸都是天生的,而是告诉我们,首先你选择追求了优秀,并持续做出行动,锻造自己,“人都是有惯性的”,自然而然,优秀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我们看别人与外国人用英语对答如流,我们也想着十天半个月速成英语,可背单词依旧停在A字母开头。
打听了某某通过努力学习又拿到了高薪offer,就想着买一堆书来提升自己,最后,只是把书带回家“供养”。
看到谁谁谁晒六块腹肌和标准马甲线,就开始开一堆健身卡,买私教课,然后呢,半年都没去三次,一年后,苦哈哈地求转让。
其实,追求优秀跟追女孩子一样,是需要持续做出牺牲的。你愿意为了“优秀”而吃苦,吃苦的时候,因为渴求优秀而忍耐。
整个过程很苦,但真正笃定自己会优秀的人,不会轻易放弃,反而会觉得值得。如果优秀只是想想,只是三分钟热度,那未免也太简单了。
像圣经中写,要走窄门,很少人走的路才可能是对的路。
轻松好走的大路,必然人多,但却容易越走越窄。而追求优秀就是看上去坎坷泥泞的小路,坚持到一定路程,反而可能迎来新的天地。
三、
道理都知道,可许多人依旧对追求优秀浅尝即止,就跟宫本雅俊在《旅》里描述的一样:
“我们总是习惯于轨道上的生活,虽然觉得乏味和不甚自由,一想到偏离轨道后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妥,就望而却步了。我们不愿意为自己任何的心血来潮付出代价,只想在千篇一律的光阴中维持平稳。”
归根结底,就是害怕,害怕不确定,害怕被颠覆,所以选择据守原地,等待命运或善意或狠心的翻牌。
假若我们别无选择,那便无可厚非。倘若我们可以选择呢?
难道我们还要怕吗?年纪轻轻,就想着一成不变,就想要安逸一生了吗?
我从刘可乐那里听来一句话“一旦你不怕它,很些事情,就不会对你构成威胁了。”
知道为什么优秀的人总是有各种好的品质加持吗?
不是因为他们原来就德智体美劳都好,而是当他们确定在某一方面,自己一定要克服万难,达到优秀时,他们确确实实这么做了。
等完成了追求成功的第一步,那种突破自我的感受,会带来强大的鼓舞,有了信心和经验,自然也能努力克服其他人生难关。
四、
优秀的最高境界,便是无意鹤立鸡群,却总是无形中展现卓越。
这样的人,是自带光环的。放在人群里依旧是闪闪发光的存在。
而现实中,我们也许只能无限靠近但是却无法将其取代。
追求优秀,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的复制品,而是为了活成我们做梦时期盼的样子,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那个无限升华的自己。
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天花板在哪里,但我们依旧从生命的深度广度厚度等各方面追求优秀,“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欣喜”。
公众号:皮卡秋呀
简介:即使人生阅历单薄有限,也想写些真实有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