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为孔子的学生,名参,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在当时孔子的学生中比较鲁,鲁就是拙一点,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后来嫡传孔门道统。他著《大学》,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但现在一般人将《大学》《中庸》来代表孔子思想,其实是不妥当的。《大学》是曾子作的,原来是《礼记》里的一篇,后来到唐宋的时候,才把它拉出来,变成了四书之一。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
第一,“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什么是“忠”,古代与后世解释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这叫做“忠”。这个忠字在结构上看,是心在中间,有定见不转移。“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我答应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对人也不好,误了人家的事。
第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说与朋友相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话都兑现了?或是都做得到?
第三,“传不习乎?”老师教我如何去做人做事,我是不是真正去实践了没有?
曾子说的这三点,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每个人要都按这三点去做,真的很难,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做不到这三点。这既是做学问,做人做事的原则,更是个人的修养。
但是做学问只讲个人修养还不够,还要担当起社会、国家、政治上的责任。所以孔子又说: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个“道”是领导的导,换句话就是孔子也教我们领导之德、领导的修养,以领导千乘之国。
领导一个大国家,或者领导一个单位,乃至领导地方的政治,要“敬事而信”,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现在就有许多地方许多人不敬其事,消极不作为,“做一天和尚连钟都不愿撞”。至于“而信”是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争取下面的“信”,如何得到“信”,就要敬其事,说了的话一定要兑现。如好的将领,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就是敬事,那么谁也会受到感动而信赖他。所以要“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节用指经济政策的措施,对经济要能够节省,是经济原则。节用是为什么呢?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爱人”。
“使民以时”,用人时刻应该把握时间。这个“时”很重要。在军事思想方面来讲,内涵很深,所以《孙子兵法》讲时讲势,也有用势之道。对人在道德上要知道“时”,比如部下生重病,你不去慰问,反而责备他不来上班,这不是不“爱人”,“使民不以时了”。所以“使民以时”是用人要在时间上恰到好处。这样部属都听你指挥,乃至全国百姓自然跟你走。这是道德的修养,也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