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继续回顾学习《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主题聚焦于"词语的权能"。通过这两年的学习,我对词语权能的理解不断加深,发现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常常被词语深刻影响。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词语来认识自己和认识这个世界的。
以最近上映的电影《戏台》为例。这部由陈佩斯老师创作的作品,我个人观影后感觉颇佳。然而,后来看到一篇影评提及"物化女性"这个概念,理由是剧中出现了一个夸张的无脑女粉丝角色。最初观影时,我只是认为陈佩斯老师意在讽刺当下追星文化中不理智的行为,但这篇影评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感受。不过经过冷静思考,我意识到这一角色并非为了物化女性而设计,其出发点确实是针对特定现象的讽刺。有趣的是,在评论区,许多人被"物化女性"这一概念所引导,跟风批评。这个现象恰恰展示了词语的权能——一个概念词汇如何能迅速影响众多观众的感官与判断。
词语的权能远不止于此。最近我收看了花姐和李笑来老师的对话节目,其中李笑来提到了"selftalk"(自我对话)的强大作用。这是词语权能在个人层面的生动体现。李笑来老师通过重复"我从来都不吸烟"这句简单的自我暗示,成功地从一位老烟枪转变为能够自如控制吸烟行为的人,实现了无痛戒烟。受此启发,我也开始尝试这种方法。作为一个高敏感且不够自信的人,我近期通过不断暗示自己"活在自己的评价体系中"、"我是不敏感的",确实感受到精神内耗的减少。当然,这种方法需要持续实践才能看到更显著的效果。
在商业应用方面,词语的权能同样不可小觑。最近学习汪志谦老师的《峰值体验2》,其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为一款黑巧克力产品命名为"鲜萃黑巧",并辅以"第四代巧克力提纯技术"这样的描述。这些精心选择的词语向消费者传递了产品的独特性和新鲜感,激发了尝试欲望。实际上,这个产品本质是冻干巧克力,但通过巧妙的命名和描述,该单品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5亿元。这充分说明了词语在产品命名和品牌传播中的权能与号召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影响公众认知、个人自我暗示还是商业营销中,词语都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因此,在产品命名和超级话语的选择上,我们应当进行细致打磨,才能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和商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