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所见都很好奇,如下把这个过程的见闻和感受整理一番。
第一,只有做了,才有评论的资格和资本。同时,实践会加深认识。
这次参赛,没有报上半马,就报名了迷你5公里,老公取笑我,“报名5公里,交报名费,坐高铁去杨陵,来回折腾,还不如自己跑跑算了,费时费钱。”如果以显性的物质成本衡量,似乎不划算。报名费60元,来回车费63元,用餐106元,还麻烦姑姑家女儿帮我拿参赛包。但做了很值得。用显性的物质成本保证计划实施,保障了计划不踩空。另外,正是因为我参加了马拉松,身临现场,我才机会体验,才会有更多不一样的见闻和感受。对于实践而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则不合适。我觉得“当局者”比旁观者“清”,比“旁观者”有发言权。
没有跑马拉松之前,对于跑5公里、21公里、42公里,用时多久,我没什么概念。脑海中对时间是一种感观认识,“应该用不了多久,但到底多久,不清楚。”今天自己跑完迷你5公里,用时41分21秒,平均一公里8分多一点。观看一些优秀参赛者,跑全马,16公里,用时50分钟左右,平均每公里3分钟。实践后,脑海中会有量化的认识。
第二,对喊“加油”有了新的认识。
比赛全程,有些路段人群集中,参赛者跑过时,此起彼伏地“加油”声。但有的路段围观人群稀疏,偶尔有一个人喊“加油”,会觉得稍显“尴尬”。人是群居动物,所以有些行为需要群体执行,会更有效果。有些行为,有效“场”。另外,“加油”,在比赛场合,当多数人一起喊出时,会真切地感觉注入了一股力量,这或许就是能量传递和能量加持。
第三,与一个参赛者的谈话,刷新了我的认识。
对于跑步,我之所以坚持,出于两个原因。第一,跑步是一种锻炼方式,有益于身体健康;第二,仿效阿甘,仿效一些成功人士。但对于跑步本身,我没有定其他具体目标:从来没有关系过跑步速度,顺其自然地跑。基本定了一个年目标:500公里。今天跑完碰到一个跑半马的参赛者,他是从兰州来的杨陵参赛的,去年开始跑,去年跑了一次半马,今年是第二次跑半马。他说从开始跑,他就是有目的地训练,一周会跑10-15公里,并注意跑步速度,基本是每公里用时6分钟多。今天他跑得成绩比平时都好,而且刷新了他同事的纪录,半马用时2小时41分。和他的谈话,对我的启发有两点,第一,当你做一件事时,要设定目标,然后就是不断持续地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研究方法,会不自觉地变得越来越专业。就类似久病成医。第二,我要给自己准备一双跑步鞋,注意调整自己的跑步速度,准备挑战半马。
第四,我的决定。
我决定持续跑:挑战半马,提高速度,取得好成绩;然后挑战全马,提高速度,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将来带着红豆参加亲子跑、迷你5公里、半马、全马。我相信通过运动,会让她养成一种优秀品质:坚持,不断挑战自我,坚韧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