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儒学圣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以上为孔子百度百科词条。
中国没有主宗教,中国人基本不信教,佛教道教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补充。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周天子文化以“礼仪”形成的从上到下的层层统治阶级文化,影响中国三千年。
孔子既仁又人,“仁说”是孔子主要成就,传承礼制精神。“人说”即人道,这个人道就是过普通人日常普通的生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日三餐也会发愁。子贡帮忙捞人不收钱,孔子认为不妥,而子路救溺水者收礼,孔子很高兴,认为这种事告诉人们,以后人若有难,他人救必有回报。
孔子学琴的典故,即告诉人们,学习很刻苦,反复练习,直至熟练,学成快乐。
孔子乘车遇到一个小孩子项橐,对谈感叹“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又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不耻下问。”
总之,孔子虽学识渊博,但行为举止却如我们身边常人一样,不懂就问,不懂就学,学就努力,努力学好。
圣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