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186天】
人有很多需要梳理的内质
读《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开个小差:(窗前一景)又来到半山的咖啡馆,今天难得没有人,做到最里面的位置,背对着一切来客,左手边是辽阔的窗景,满目苍翠,坐下不久,就看到一只小松鼠谨慎地从下面爬到窗前的平台上,望了望,嗖嗖嗖地爬到前面的树上,远处飞来一只大鸟,也直扑这颗树桠,刚好撞见了小松鼠,把它吓得扑愣愣地向下跑。
读论语说实话很上瘾,总会想,为什么不是小时候就开始读呢?为什么要走过这么多路才开始读得懂呢?虽然知道只是无益妄想,却也是真心的推崇。不过话说回来,正是因为走过了很多路,才能够真正静下来心来读《论语》,去领悟其中深意,亦是不迟。
《樊登讲论语》一书解析:
毋意:不臆测,不胡乱瞎猜——一件事情
毋必:不要武断。
毋固:不要固执,如果一件事情有新的信息,且有别于自己过往的认知,该改变的就要接受。
毋我:不要主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人的认知很奇怪,很容易不经调查就对一件事情,一个人下定论,而且不愿意改变最初的认知,比如套用固有模式(对某个地区的人有某种固有印象),又或者受到过去记忆的影响(新出现的人有着过去某个人的影子以至于直接套用原有印象),这是人的固定思维所造成的,很顽固,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顽固,感觉良好;即使知道,也不愿意打破这份已经习以为常的模式。
所以我才非常佩服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能够说出这样的言论,对人性,对自我有这样深刻的认知,就觉得人几千年了,兜兜转转还在这些认知里打转,还在自己的人性里打转。
这样“意”,让人懒得去了解真相,于是造成很多的误解,矛盾,说也说不清,有了口舌之争,口诛笔伐……
樊登老师的解析是:毋意,相当于推介阶梯,不管是推理别人还是被别人推理,如果没有了解过真相就被下了结论,且很武断,难免委屈,难过,愤怒,从而产生矛盾,因为人们用推理替代了沟通。
为什么不愿意沟通?因为臆测和推理很简单, 大脑拉出固有印象,或是片面消息就可以直接下结论,但沟通会带来尴尬,伤感情,甚至不体面,于是刻意回避——但这种回避,其实是对关系的一种放弃。
多精辟的解析,人们宁愿发生误会也不愿意沟通,可见沟通所带来的压力多大。
如何才能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真是很难又很有意义的课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