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与其在一座座围城中辗转挣扎,不如跳出来活出自己

我想,人人都想活成《围城》中的赵辛楣,可最终男人都活成了方鸿渐,女人都活成了孙柔嘉。赵辛楣不是《围城》的男主,他的生活细节我们无从知晓,或许在赵辛楣的世界里,他就是另一个方鸿渐呢。

书中第一次提到围城时,赵辛楣拼尽全力期望闯入苏文纨的围城,苏文纨千方百计拉拢方鸿渐进入自己的围城,而方鸿渐一边对于苏文纨的种种示意优柔寡断,一边沉静在与唐晓芙构筑的甜蜜城堡中。

第二次提到围城时,一行五人奔赴三闾大学的途中,从一座围城中逃了出来,继而奔向另一座看起来美妙无比,却又是糟糕透顶的另一座城。最终,赵辛楣率先从那座城里逃了出来,方鸿渐和孙柔嘉随后一同离开,冲进了婚姻的围城。生活的鸡零狗碎,让方鸿渐和孙柔嘉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是分是和不得而知,但结局不论是离婚亦或是重修于好,似乎都是情理之中,这就是平凡的生活。

一座座诱人的围城,冲进去又想逃出来,无限循环,似乎是个没有出口的迷宫,搅得人晕头转向,又不得不对每一个没有走过的岔口心存幻想,如何才能真正走出来呢?我想,唯有跳出来,打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宫殿。

走出去,找寻另一个自己

旅行,去看看未知的世界,去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去见识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找寻另一个真实的自己。每天窝在公司、家的两点一线之间,走着同一条路,看着同一片风景,招呼着同一群人,抱怨着工作的枯燥,感叹着生活的无味,机械地不知今夕是何夕。

高山流水最能洗涤心灵。不如试着,迈出你的腿,跳出当下的圈子,去看看周遭的世界。不说像《人生由我》的作者梅耶·马斯克的家庭那般为了找寻失落之城去沙漠历险,至少可以试着去爬一爬当地的某一座高山,站在山顶俯瞰这个你日夜生活的城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试着去周边的城市,找一个小栈住上一两天,看看那里的世界,去听听他们的故事;或者去更远的地方,去天涯海角眺望天地尽头,这些温暖的经历,终将成为你人生路上的灯塔,照亮着你前行的方向。

静下来,感知灵魂深处的力量

杨绛说过“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学习不是狭隘的,不是为文凭学历,升官发财的,更不是酸文假醋,故作清高寡淡的。而是为了重新塑造我们自己的精神长相,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胸心更加豁达,能以更好的视角来诠释这个世界。

论语中有句话这样说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杨绛先生也曾说过:“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生活如何光鲜亮丽,不必苦恼自己的生活如何枯燥乏味。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