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两个多月,第一次去学校观摩女儿日常的学习情况。其实我不太想去,家里到学校坐车不太方便。而且既然已经交给学校,我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所以对于学校的情况也不是很在意。但女儿非常想让我去,而且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好不去。平日和女儿一起坐班车的小朋友今天没坐班车,我趁机搭了个顺风车,和女儿一起坐校车到了学校。
7点刚过就到学校了,女儿去学校吃早餐,我去外面找了个地方吃早饭。7点20去了学校,教室里已经有一些同学了。老师来后就开始带领他们晨读,背诵经典古诗文。这段时间在学校背诵的诗词可真不少,小孩子记忆力又好,诗词积累量增加不少。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悦耳。
8点钟开始上课。第一节课英语课。下课后我一看时间,8点半,是我们的上班时间。平日里和她一起出门,等我在路上坐车,吃饭,到单位的时间人家已经上了一节课了。第二节数学课。下课后是课间操时间。我们又去操场参观了他们做操的过程。小家伙们真听老师的话,看到家长也不会粘过来,都很有秩序的上课做操。课间操后第三节课语文课。
语数英都上了一遍。跟着他们上课,我也有一些小小的体会。
体会一。现在的课程内容丰富,特别注重趣味性和孩子的参与互动。教具也多,有电脑,有卡片,有道具,都不怎么写板书。而我们小时候就是一只粉笔,一根教棍,老师在上面写,我们在下面听。哪像现在这么有趣,跟做游戏一样。和我小时候比,现在的课真是太有意思了。
体会二。现在老师特别注重小孩子的表达。课堂上几乎每一个小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时候,而且只要表达就有鼓励,还有小红花奖励。孩子们也很活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同学都能争相举手。
就这一点,我觉得这也是现在孩子和我们那时的区别。现在孩子从小受到的关注就非常高,习惯了发出声音,习惯了被表扬被鼓励,有好处也有弊病。
好处是胆量比较大,敢于表达自己。但弊病我觉得可能会让孩子过多的关注外在的评价,而自我的内核会相对变弱。做一件事如果一定要得到赞赏,得到鼓励,那会忽视做这件事本身带来的快乐,人的核心自我就容易丢失,功利心会增强,那快乐也会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同样,就会难以忍受失败、挫折。
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性格内向不太好,其实我倒觉得内向有内向的好处。内向的孩子可能内心反而更加沉稳,不容易受环境影响。
体会三。学校是集体。一个班级30多个同学在一起,老师同时要面对30多个人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学校的规矩老师的规矩不可能是针对个性教育的。
有些家长总觉得我们的学校不注重素质教育,不注重引导孩子发展个性,会扼杀孩子的个性,甚至会摧毁孩子。有些家长因为作业的问题对学校对老师不满,还用扎克伯格的例子来对比说明现在学校集体教育不好。还说做家长的就应该像扎克伯格说给女儿的话一样,你负责享受童年,我负责改造世界。我们也应该像扎克伯格一样为孩子办一所注重个性能力素质的学校。
我无语了。我没有能力改造世界,所以我只能尽我所能为她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其他的要靠她自己去适应去改造。就算有些家长真有能力,可那样真就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了吗?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会有无数磨砺,这些沟沟坎坎必须自己走,没有人能帮她到底。
上课时,我注意到我前面最后一排一个小男孩,他似乎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在别的小孩子都大声附和老师的时候,他总是提出不同的意见。但老师不可能太多的顾及到他,三十多个孩子呢。
有一次老师问大家都积累了什么词汇。其他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问到他的时候,他问老师积累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可小朋友们都对着他哈哈大笑。老师给他解释了积累的意思。
我觉得他是有个人想法的,可能和别的小朋友比起来有些特别,但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是可以给他更好的表达机会,但确实没有时间。但我也注意到,他习惯表达反对,甚至更多的是抱怨。他会大声责怪前面的小朋友晃动椅子影响到他。我想他的这些表现如果不是习惯,就是希望受到关注的一种发声。
每个集体中肯定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孩子,但不能指望老师一定要对特别的孩子特别照顾,老师分到每个孩子身上的义务是三十几分之一。而我们家长则是全部,所以给孩子特别的关爱是家长的责任。集体生活,就让孩子们自己去适应去面对吧。
我观察到,在课堂上我女儿是属于那种内向型的。她也举手但不是特积极。以前我会希望她能积极发言,在公众场合不要害羞。但现在我会觉得不必要对她指手画脚。我以为好的对她来说未必好。她有她的节奏,我一定要去改变的话,谱出来的曲子就不是她的曲子了。我倒是希望她能不要太在意自己是否得到老师多少个赞,只要稳稳地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