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为心灵建造一扇窗户
31 现代隐居士:心灵的牧者
至此,关于心灵的话题,我已经啰嗦的不少了,我觉得自己唠叨的像个老人,虽然自己还是个中年。我已给心灵造好了房子,虽然身处闹市,但不妨心灵的休憩。毕竟,我已经变作现代隐居士了,我的职责是守护我的心灵,带她走向诗和远方,直到旅途的终点——坟墓。
许多文章中,我都情不自禁、喋喋不休,我表面上说自己很平静,岂不知我的心中有一团火,想照亮这灰暗的夜空。然而,我犹如一个萤火虫,微弱的好伤感,就算我耗尽生命,或许也于事无补。但我改变不了世界,我放弃;我想改变身边的人,或许我太过愚蠢,那我也放弃;但我的心灵需要救赎,那我就改变我自己吧。这一点,谁也无权剥夺,所以,我就开始我的计划——改变自己的活的方式。如果,你觉得我可爱,你还相信我说的话,哪怕是一句、两句,你不妨尝试着去做,或许我讲的道理,对你有一点用处,尤其对你疲惫的心灵有好处。
生活需要哲学来导引,用哲学的态度思考生活的繁杂本相。但是,现代化社会,裹着人的躯体、思想、心灵……一起超前奔流,一切显得浮躁和狂热不安。托马斯指出“现代主义症”正在危害人的心理健康。他说:“来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总会说,我不需要任何浪费时间的分析。告诉我怎么办就行,我一定照你说的去做。”托马斯忧虑地说:“这样的人(有心理疾病的人)根本不会相信,问题来自价值观的淡薄,或者是对死亡的理解不够深刻。在现代社会中,很少人能接受这样的思考方式,不仅没有时间思考,更因为人们习惯用机械论的态度看待心理问题。”我们许多人看上去很精明,但是在对待自己有病的身心,则显得愚笨而滑稽。他们总习惯于把身体交给医生,而且慷慨地对医生说:“身体那个部件不灵活了,该换的换吧。”
近年来,现代主义症又有了新的症候,如手机依恋症。不言而喻,是手机被人深深的爱恋。一个朋友说,一天他去上班,把手机拉在家里,结果心绪恍惚了一整天。他回家后,第一件事事情,就是抱起手机,翻开上面的信息。傍边的妻子戏谑到:“分别了一天,没见你过来把我捧在手心里啊!”我的朋友顿时脸红耳热。是的,许多人出门不用带伴侣逛街,但是不带手机是万万不可的。令我想不通的是,许多手机迷者,他们所浏览的信息,大多是无聊的、无用的。有时甚至增加了他的烦心,对心病更是一种添堵。可他们为何不能收手呢?看看吧,手机依恋症,已经造就了一个新民族——低头族。他们只是呆呆地的、机械的观览着手机信息,而对有意义的生活视而不见,对心理的疾病之痛麻木不仁。
我欲张嘴唤醒这些低头族的大人或小孩子,可是他们太投入了,直接忽视我的存在。我劝解他们的期望落空。我只能看着他们的背影发呆,只能写写文章劝慰自己的心灵;当然,还有一丝丝希冀,愿有缘人能看到文章,或许能启发他的心灵吧。接下来,我准备去隐居,当然,不是去乡野,那是陶渊明先生的无奈之举。而我则要隐居于市,练就我居于闹市而心静如水的功夫。这是我眼中的“现代隐居士”,我觉得了不起。许多人已经这样做了,只是我还没有发觉他们。当然,被发现的人可能是个小隐士。
托马斯医生认为: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关注生活的精神层面。身体的改变,能加深我们对命运、时间、自然、死亡和自己性格的理解。我的年龄已跨越自己年轮的一多半,我的身躯已发福,显出衰老之态,而我的对心灵的关注,对生活及生与死的思考也越来越显得神经质啦。我是不是老的太快了?我担心的问自己。转而一想,我觉得自己的心智才真正的成熟了,就像一颗熟透的苹果,吃起来又甜又脆,不再让人感觉生涩了;回想三十而立的年华,那激情昂月的气势,指点江山的表情,忘乎所以的蛮拼……,都令自己感叹和发笑。
今天,我决定当个“现代隐居士”,在现代化都市中放牧心灵。我是多么的开心和坦然,我终于可以把灵魂抱在胸前,与它一起走完人生的后半程。祝贺自己吧,你终于修炼成正果:生活原本苦难重重,我将在生活中涅槃,活出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