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为心灵建造一扇窗户
15 思考有助于你心灵的成长
我的说过,大多数人们不太喜欢思考,是因为思考不但费精力,而且很难找到思考的平衡点。人们常犯的错误是,对事物的评判非“好”即“坏”,这种武断未免忽视了某些“坏”东西的价值。
关于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问题,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孩子触碰手机对学习都是有害的。但是,我们没有看见的是:孩子通过打游戏,可以放松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可以排除减轻生活的压力,可以提高智力,同时可以让自己融入同伴之中。所以,当孩子选择打游戏的时候,家长很愤怒,这是因为家长根本就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家长与孩子冲突的起源:当孩子着迷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显得很投入、很快乐的时候,家长则显得焦虑,无计可施。这是家长从众思考的惯性导致的,我们要变得成熟,就要打破二分法看事物的简单方式,应该思考看起来“坏”的东西里,蕴含的有价值的东西;然后让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好”作用。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我们都知道大禹用的是疏导法;大禹的思考来之于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堵水和修筑堤坝,即堵水终究造成更大的水患。假如,家长认识到了打游戏也有好处,家长就可以与孩子沟通,并制定游戏规则,把打手机游戏控制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范围内;而不是用一棒子打死的方法,没收孩子手机,不让孩子玩游戏。我想后一种方法,只能适得其反,孩子想玩手机的瘾会越来越大。当我们敢于面对事实的时候,发现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关键在于你如何正确的思考。
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一定栖居着真善美。我们思考的目的是关怀并治疗疲乏的心灵。托马斯说:“在我们驻足思考,探寻内心的本质时,心灵会自然而然地经历‘发酵’的过程,转变会悄然而至……”。看来关怀心灵的意义在于转变一种思考方式,进而治疗心灵的伤痛。一名患病的人,最好是先让病人转变对“疾病”的认知与态度,思考疾病的成因、疗法等,只有在病人自己和医生的通力合作下,疾病才有望痊愈。一名犯错误的人,他的心灵备受煎熬,他在反思自己的过错,其实他的思考有助于心灵的再次成长,至少他不会在同一条路上“跌跤”了。一个罪犯,他需要赎罪的话,首先要复活的是他的灵魂,即治愈病重的心灵;假若这个对人们有罪的人,没有失去思考的能力,若能省悟自己从前的道路,就会不断地自我救赎,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听从内心真善美的呼唤,守住手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一个人只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他的心灵一定很洁净,真善美将驻扎在他的灵魂里。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只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太多时候,我们没有去关照孩子的心灵,即孩子的心理需要;同时,孩子们在“嘈杂”的成长环境中,没有学会关怀自己的心灵,或者忽视心灵对真善美的渴望。孩子们长大后,有的以阳光的姿态迎接未来,有的以抑郁的心态对待岁月;孩子们成人后,有的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有的则成为社会的“垃圾”。同样是妈妈的好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呢?我觉得是人的心灵患病了,导致人心不古、私欲膨胀、善恶不分、为非作歹……。假若我们大人能教给孩子关怀心灵的技能,或者学习对灵魂的拷问,就能走好人生。
问题是我们许多大人的心灵出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或者说用什么方式方法关怀心灵。只要我们静心思考,就会发现关怀心灵的方式很多。先贤们早已给我们做足了示范,比如神话、美术、音乐、诗歌、梦境、信仰……,都是关怀心灵的良好意象。苏东坡先生,一生颠簸流离,受尽人间辛酸,然而他一生活的洒脱明丽,何哉?我觉得是苏轼那颗健朗的心灵给了他活着的力量。先生一生官场失意,但是他用心作诗吟唱,把自己的心灵滋润,不再感觉人间的冷。他以“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东坡肘子”等吃食,一边烹饪美食,一边笑傲江湖,硬是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历史的隧道,直到今天人们的心间。
今天的人们,太忙于物质追求,把精神丢弃在角落。步履匆匆的脚步,丈量着现代化都市,有多少个主人能够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呢?不留意的话,我一天中几乎听不见我的脚步声,虽然疼痛的脚已经在哭泣,我还是没有停下脚步歇息;至于要走向哪里,我没有认真想过,只是盯着眼前日子,只想着把生活过好,然而,我的痛苦是,越想把生活过好,越是把生活搞成了一团乱麻……心灵已疲惫,而我有没有心情去关怀她。生活中的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呢?假如是这样,那我们一起努力,并相互鼓励,让我们学习思考生活,学习关怀心灵吧。只要能掌握思考的技能,相信生活一定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我们的心智都将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