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爱情都必须依托于生活,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经济能力,爱才会足够甜蜜、足够长久。涓生与子君因年轻时的激情与其对新思想、自由恋爱的共同的憧憬走到了一起。涓生爱子君,爱她相对先进的思想,爱她对文学的热爱,爱她义无反顾的勇气…爱她所有与封建女性不同的地方。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子君为在自己的爱情斗争,她义无反顾的追求爱情的勇气驱使她斩断了一切与家人的联系。为了爱情放弃一切,她是勇敢的、有思想的却也是不理智的,她没有看清现实,更没有仔细思考脱离熟悉的社会圈子之后她将承担怎样的后果,失去家庭庇护之后的生活将会有多大的压力。新思想对封建青年来说就是一束光,这束光引领她们走出昏黑的社会,在理想中现在光明。子君拥有的新思想是一种进步却也是导致她悲惨结局的根源,所以美好的幻想都不能只停留于眼下,子君与涓生缺乏的是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涓生在决心彻底奔向爱情时是动摇的,他知道自己的爱情为世不容,他知道为了爱情他也必需放弃一切,他的亲人、朋友、工作…但是他不愿放弃与他谈论家庭专制、谈论打破旧习惯、谈论男女平等…这样一位思想解放的新时代女性与知己,子君的勇气也影响到了他,让他能够抛开世人讥笑、猥亵、轻蔑的眼光去追寻他想要的爱情。这是爱情却也是生活的负担。
没有生活作为依托的爱情终究不会长久,在享受过一段时间爱情没美妙之后,涓生与子君不得不去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他们的为世不容爱情,涓生失业了。生活的压力冲淡了他们的情感。子君变了,她变得不爱看书、变得越来越平庸与一个普通的封建家庭主妇再无差别、变得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吸引力。涓生也变了,他对子君的爱渐渐变成了一种嫌弃,他认为他之所以过得如此窘迫都是因为子君拖累了自己。
“人必生活着,爱才会有所附丽。”这种没有物质生活作为保障的爱情最终还是破裂了。子君走了,之后死了,涓生一生都在悔恨中度过。追求爱情本没有错,只不过他们并没有看清爱情的实质,所有的爱情激情经过时间的打磨都必将会化作生活的平淡,因此,所有的爱情都只有在具备充实的物质基础后才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