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004
我喜欢旅游,可是各种条件限制,没法潇洒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常在网上云游聊以弥补。可能是出于酸葡萄心理,我甚至觉得,与其走马观花,莫名所以,大人小孩舟车劳顿,在人山人海中挤来挤去,还不如安坐家中,手指一点,想去哪儿就看哪儿。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照片、视频,网上应有尽有,除了现场氛围感差点儿,其他都还过得去,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来说,既保住了银子,又不受导游的气,对当地来说,不给景区和交通添乱。
上网时,我喜欢看别人写的游记,原汁原味,新鲜实在,而且所见所得经过了事后整理,并非杂乱无章。昨天,刷到了一篇某人过年期间去吕后故里的游记,特别有意思,拿出来讲一讲。
这个吕后,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雉,老家在山东单县一个叫做吕堌村的地方,离刘邦故里江苏沛县不算远。据记载,当年吕后病逝,诸吕事发,吕堌村的吕氏家族受到株连,为保活命,纷纷改姓为潘,村名也变成了潘庄村,到了现在,连一个姓吕的本家都没有了。
那吕后故里,人没了,遗物遗迹总还有吗?
也没有。
吕雉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正妃,最初配食于刘氏宗庙,光武时,将吕后牌位从祖庙中迁出,郑玄说:“近汉吕后杀戚夫人及庶子赵王,不仁,废不得配食。”皇家把她废了,政治风向变了,民间更不会给她建庙,东汉之后就几乎没有吕后庙的记载了。
吕后庙从历史上消失了,吕堌村的吕后庙又是从哪儿来的?
说来话短,那是在2002年,由两个单县籍同乡会的人发起新建而成,一个姓苗,一个姓王,看来也不像是改姓后的潘氏族人。非亲非故的,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为吕后修庙的呢?
按照游记作者的说法是,“挖掘汉王朝旅游资源”、“打造汉室开国文化旅游名片”。听起来很高大上,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来看看打造出来的吕后庙吧。
一进去,庙门口有一块大石,上书“天下真正女皇”六个大字。如果不是查了点资料,还真被“真正女皇”给震撼到了。史记中的吕后是一个心狠手辣、权力欲望很强的后妃形象。她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刘邦诛杀大臣多由她出力献策,在刘邦死后,又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连杀了三个赵王。历史上说她“临朝称制”,虽然行使皇帝职权,但这是以太后名义进行的,也并未改变汉朝的国号和刘姓皇帝体系,从名至实归角度来说,无论“真正”,还是“女皇”,她都当不起。要不然,老百姓早称她“吕皇”而不是“吕后”了,武则天也该在一旁生闷气了。
再往前走一段路,是一座农家院落似的“吕后庙”,两扇已经褪色的朱漆大门,左右各蹲着一头石狮子。推门而入,顺着主干道向前,两侧是翠绿的柏树和一些名人撰写的石碑,都在歌颂吕后的功绩。这个得承认,孝惠帝及吕后统治时期,由太后代为行使皇权治理天下,百姓得以摆脱战乱,休养生息,天下太平,民众致力于农业,丰衣足食。
庙里的中心建筑是对着大门的三间房,正中间主屋上挂着一块牌匾“西汉高后娘娘庙”。走进房间,迎面就能看到吕后彩色坐像,慈眉善目,面带微笑,乌发凤冠,拇指食指相捻,摆出说法印的手势,让人分不清是观音娘娘还了俗,还是皇后娘娘念了佛。
老百姓拜娘娘庙,多半是求子、祈福,要找灵验的娘娘去拜。按理说,吕后娘娘是凡人,观音娘娘是菩萨,菩萨的道行和法力要比凡人高得多。如果有人一心求神拜佛,结果却在吕后娘娘面前磕头上供,万一到时候不灵验,那可怪不得吕后娘娘不会施法,只能怪自己认错了人。娘娘庙负责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事关口碑,采取了有效的补救措施,三间屋子,吕后娘娘坐了中间,还剩着左边一间和右边一间。于是,一间侧房的桌案上并排摆着正牌观音、佛祖和弥勒的塑像;另一间侧房里供着狐仙。五位和谐共处,共同接受信众参拜,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信仰需求。
游记的作者又浏览了墙上的各种文字介绍,至此,娘娘庙游览结束,满意地踏上了归程。
他说,自己是上午去的,春节期间,不约而同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相信,大部分人在看过之后都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此,热心而且真诚地给娘娘庙管理方提出了一个建议:“这种汉王朝的旅游资源还可以挖掘得再充分一些,从更多的方面给游客带来丰富立体的观赏感觉,甚至还可以像某些网友所建议的那样,和距离不算很远的刘邦故里——江苏沛县联合起来,共同打造汉室开国文化旅游的这张名片,实现双赢。”
发展绿色旅游经济,真是个好点子。在吕后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两千年后,造出几间房,栽上几棵树,石头上刻几行字,供上一个彩塑娘娘像,游客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据媒体报道,吕后故里的开发总预算3亿元。按理说,这些资金要是全砸下去,那准得把大家看得眼花缭乱,不至于“大部分人看过后都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对此,我也有一些补充的建议。
一方面,游客们要提高个人修养和锻炼抽象思维,在吕后故里游览的时候,对现有遗迹、文物缺乏的现状予以理解,结合娘娘庙的文字介绍,充分运用想象力,遥想吕后当年,英姿勃发,与自己脚踩同一片土地,处于同一经纬,切实感受与历史伟人的交集,并非虚空,就在此地,从而在脑海中实现跨越千年的人文接触。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和同乡会有关人士也要不断进取,沿着前期的思路继续开拓。比如,在村里辟出一条路,“吕后常走之路”;找一棵老树,“吕后亲手所植之树”;找一片林子,“吕后乘凉之处”;疏浚一条河,“吕后浣衣之处”;开几个杂货铺,卖些“吕后爱吃之食品”,岂不是让游客们摆脱了娘娘庙的空间限制,在村里能够四处走动,形如寻宝,兴致勃勃?
至于游记作者提出的跟刘邦故里合作的建议,我认为不要局限于某一两个点,要连成一线,铺开一片,把沿途的山东和江苏各村全都框算进去,一路上插满汉室开国文化旅游的旌旗,让游客穿上汉服,在既定的线路上,重走一遍“汉高祖夫妇回娘家省亲之路”。
举一反三,中国历朝历代,伟人名人如过江之鲫,以此思路开发旅游,何愁资源匮乏?简直可以做到处处是景点,踏出家门即旅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