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得知庞余亮先生获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的散文杂文奖,而我却不曾读过他的作品,不免有点惭愧。于是他的获奖散文集《小先生》,即刻被优先插队排进了我的读书预备序列,一本正在阅读的小说只好暂时让位了。
庞余亮先生十八岁时,从师范学校毕业,来到了一个乡村学校任教,他比他的学生们的年龄大不了多少,在那些老先生们的眼里他也只是像个初中生的模样。这本书里的文章就是通过小先生的眼睛,把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同事,那里的老乡以及那块土地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小事,以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呈现了出来。可以说,只要那些人,那些事与学生或学校有关,都囊括在他可以获取素材的范围之内。
尽管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有点鸡毛蒜皮,但它一旦摊开在读者的面前,其质朴自然浑然天成的风格,却让人不由得为之眼前一亮。谁说乡村学校里的生活总是灰暗单调,枯燥乏味?那些孩子们以他们少年特有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很多城里的孩子做梦都想不到的无穷乐趣;谁说小学老师整天和一帮小屁孩们待在一起,只会像老妈子一样婆婆妈妈的唠叨,心里塞满了无尽的烦恼?小先生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人们,跟这些小精灵们打成一片,你的精气神也会跟着变得年轻而富有朝气。
打开这本书,简约朴素的文字,娓娓道来的话语,给人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浓烈的乡土情结,原汁原味的当地土语,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苦中有乐的孩子们,正直朴实的乡村先生,他们一起把这个偏僻的校园里烘托得生机盎然。这一切,似乎也把我也拉回了自己的小学时光。
多么熟悉的场景,似曾相识的人物,玩过无数次的游戏,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点滴,一件件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故事,它们瞬间引起了我的共情,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记忆,不知不觉中,我似乎也渐渐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
在庞余亮的笔下,乡村的孩子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玩的那些多姿多彩的游戏妙趣横生。虽然其中很多我们也曾经玩过,但在他的眼中,在他的笔下,在他的字里行间,欢乐像一串串音符一样在涌动,奏出了美妙动听的乡村音乐。
比如,孩子们在踢毽子。他写到,“五彩缤纷的毽子,像无数只彩鸟,在学生们中间轻盈地扑棱着”。在八个女生跳大绳时,他写到,“红褂子,绿褂子,齐耳短发或朝天椒的女生啊,跳得那么一致,像八朵鲜花同时开放”。在成群的学生一起快乐地玩纸飞机时,他充满想象地写到,“纸飞机款款地飞,刹那间,我们的校园仿佛是一座繁荣的航空港。”冬天冷的时候,孩子们排在一起在教室的墙边挤暖和,他幽默地写到,“挤暖和,多好的词啊,像牙膏的清香一样,用力一挤,暖和就出来了”,小先生的这些类似描写,在他的每一篇文章里几乎都可以看到。
有句古诗道,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是啊,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不是小先生对这些乡村的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和由衷的喜欢,他的眼睛怎么会发现这些孩子们身上无处不在的美呢?
小先生教过的学生,无疑是这些散文里频频出现的主角。然而,他们大多数,作者都没有给出准确的名字,这样在读者看来,代入感很强,每个有过乡村学校生活经历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有着自己少年的影子,这些角色,似你,似他,也似我。
他的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有着很多有趣的绰号,小先生则以充满遐想且多情浪漫的语句把它描述了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笔下,这些孩子,是一只只汪汪叫的小狗,是一朵黑里透红带着露珠的豌豆花,是一只冲出教室的麻雀,是一只像野兔的小个子鼻涕虎,是一朵朵爱脸红的乡村百合,是看起来有点像少年闰土的黑菜瓜,等等。每一个绰号,是小先生赋予给这些孩子们最贴切最温暖的形象logo,它们的引人注目不亚于那些一掷千金的知名品牌的标志。
在小先生的散文里,他没有忘记那些遭遇各种不幸依然过得并不快乐的孩子,他给予了他们更多地特别关照,他用他的悲悯情怀,对孩子的尊严时时处处给予极力地维护,他那一个个有温度的字符和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语句,像涓涓细流一般,缓缓流淌了出来,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值得每一个身为人师的人敬仰和学习。
一个拐腿的孩子,“下了课总是默默地坐着。有时候出来走,他也只是贴着墙脚走。”小先生注意到了他,帮着他学会了骑自行车,孩子的自信找了回来。小先生看着他骑车的样子,觉得他“更像一只怒飞的雄鹰!”
对于班里那个极其自卑的哑巴孩子,他不仅自始至终在任何场合坚持喊着他的正名,而且绝不允许其他孩子使用那种有辱人格的称呼。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他看到了欣喜的结果。他在文章中写到,在课堂上“只要我看到他举起手,我就感到他心里的自尊又长出了一片新叶。”我想,这脆弱的新叶,正是他精心呵护培养出来的,不是吗?
一个被称着“野兔”的孩子辍学了,小先生多次上门家访,试图让固执的家长改变主意,却没能成功。他伤感地写到,“我经常在课上渴望着,一个长有亮眼睛的‘野兔’,真的像野兔一样,在上课前一分钟,带着一阵风,冲进我的教室里来。”这希望的风里,夹杂着他的无奈,携带着他的忧虑,寄托着他深切的期盼。
另一个女孩的辍学,是因为家长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导致的,这让他始终放不下对这些女孩的牵挂,心情无比沉重。他常常独自在河堤上散步,“有时在河上遇见这些刚干完活回来的女孩子,她们仍然脸红,然后急匆匆地与我擦肩而过,像一阵忧郁的风,吹得我的心一点也不能轻松起来。”小先生的笔,触及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在心底里发出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呐喊。
对于他的五个因各种原因过早夭折的学生,小先生像一个痛失孩子的母亲一样,难抑悲痛之情。他写到,他们“像我的五个指头,齐齐被拦根切断,疼,每一个指头都疼,疼到心里。”他把自己的爱,给了他的每一个学生,不分生死,不管他身在何方。
怎样对待那些调皮捣蛋屡屡犯错的学生,小先生没有随波逐流,跟着老先生们有样学样,而是不停地在探索,在总结。他总是以包容之心对待,从来看不到他动不动就歇斯底里地呵斥和教训孩子,在他的嘴里很少生硬地提出这不许那不许的要求,很少看见他动不动咬牙切齿地拍着讲桌发泄心中的怒火。
从那个上课时制造游动光斑的少年,到在瓶盖里逗蚂蚁的男孩,从那个制造鬼故事的小顺子,到吹着口琴暗藏骂人声音的少年,他总是用自己的善良,自己的智慧,挖掘到孩子身上微小的闪光点加以放大,达到了纠错治乱,无为而治的良好效果。
除了这些学生,小先生的散文里也频频出现那些老先生的身影。会用空心字写欢迎标语的翟先生,监考严格却无缘民转公又被辞退的陆先生,会拉二胡会唱京戏的仇先生,一心做着“世界冠军梦”的孙先生等等,这些普通的乡村老师,他们的欢乐,他们的烦恼,无不流淌在作者的笔端,尤其是民办和代课老师的心酸和无奈,在他的作品里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老师当中着墨最多的当属老校长了。发生在他身上有趣的故事,贯穿于书中的每一篇散文,一个乡村学校的领导的形象立体、逼真、丰满,有血有肉。穿起来不伦不类的那套西装,被他视为宝贝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的雨靴,每一个物件都有着一个关于老校长的有趣故事。
《小先生》,虽说是一本儿童散文集,文中的语言清新自然,亲切温暖,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优秀读物;但同时,它又是一本适合大人阅读的书,它会让你想起过去的少年岁月,也让你体会到和孩子们的相处之道。